中評社香港6月7日電/《日本新華僑報》6日刊文說,越來越多的成功華人女性及其成就受到日本媒體的關注。這些報道既讓人們看到了在日華人女性的靚麗風采,也啟示更多的華人女性:在當今充滿變革的日本社會,她們或許能夠肩負起更多的責任和擔當。
文章摘編如下:
馬亞貞、袁明霞、邱雲,3名20多歲的中國女孩考取了日本的護士國家資格,2012年春天同時被名古屋德州會綜合醫院錄用。劉丹、張秀錦通過日本國家護士資格考試,前後接過富山縣醫療法人“明壽會”的認證證書。23歲的在日華人陸培紅通過了日本護士資格考試,成為同時持有中日兩國護士資格的首位在日華人。近期,多位華人女性考取日本護士資格的消息陸續見諸報端。
與此同時,從中國美女漫畫家夏達到富士通信息軟件有限公司日本分公司副社長張靜,從日本福龍集團會長陳秀姐女士(日本名栗田秀子)到日本太陽升集團董事長呂娟,越來越多的成功華人女性及其成就受到日本媒體的關注。這些報道既讓人們看到了在日華人女性的靚麗風采,也啟示更多的華人女性:在當今充滿變革的日本社會,她們或許能夠肩負起更多的責任和擔當。
或許有人會問:日本社會向來重男輕女,企業中女性得不到重視,在日華人女性有足夠的力量衝破這種觀念障礙嗎?在目前低迷的就業形勢下,日本人求職都非常困難,在日華人女性又如何得到額外的關照呢?
誠然,上述這些不利因素是存在的。但如果一味強調客觀環境的不利,只會束縛住自己的手腳,失去衝破困境的勇氣和力量,也會失去良好發展的機遇。
應該看到,華人女性在日本社會尋求發展還是具有一定優勢的。地緣的相近與文化的相通,造就出華人女性不僅具有與日本女性相似的外表,也有近乎相同的性格和氣質,這使得華人女性容易被日本社會接受。今年4月,中國四川籍女子傅莉經過8年的學習和鍛煉,成為日本第一位華裔藝伎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而更多在日華人女性奮鬥與成功的事例使人們看到,身受中日兩國文化熏陶的華人女性更加聰明,更有智慧,可以勝任更多的工作。最關鍵的是,華人女性從小所受的教育,使她們更願意也更勇於承擔複雜的社會責任。就華人女性自身的條件而言,她們在醫療、教育、文化傳播、媒體宣傳和旅遊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另外,當今日本社會激烈的變革,也召喚華人女性可以肩負起更多的擔當。日本雖然是一個典型的男權社會,但不論古代還是近代,女性無時無刻不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日前,日本廣播協會(NHK)決定,將1983版的人氣電視劇《阿信》翻拍成電影。阿信,這位出生在山形縣貧困農村的女性跨越了明治、大正、昭和三個年代,其人生軌跡與日本的經濟發展成長相重合。與其說重拍《阿信》是為了促進地區旅遊,不如說希望阿信的“傳奇複活”激發起人們的信心和鬥志。重拍《阿信》,與其說是電影公司的一項策劃,不如說是日本社會對女性堅韌力量的一種呼喚。
近期,《日本經濟新聞》的一則報道指出,女留學生讀博推高了日本女博士的比例,日本每年畢業的博士中,女性比例增加到了全體的3成。女性博士中,外國留學生達到了23%。這意味著,今後更多擁有高學歷的華人女性將走進日本社會。日本政府一方面希望使用積分制度引進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計劃到2020年時,讓女性在商業、政治以及其他領域內占據30%的領導人比例。這些都為在日華人女性的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條件。為此,希望更多的華人女性能夠抓住這些機遇,拿出敢於撐起“半邊天”的勇氣,為自己在日事業開創一片天地,同時也為提高華人在日本社會中的地位打下更好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