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隨著中國人家庭富裕程度的增長,能夠為孩子提供所有在國外生活費的家庭也越來越多,一些留學生索性就躺在父母遠程準備好的溫床上度日。這樣的留學生一般有以下幾個特征。首先是語言不過關,就拿在日本的中國學生來說,這樣的留學生日語水平僅限於從語言學校畢業時的水平,應付日常生活交流尚可,但更深層的文化交流則比較有限;第二個特點就是這些學生的個人自立能力都不強,有父母在後面支撐,當初出國前抱定的“打造自己”的雄心壯志已經消磨在個人蝸居裡;
第三個特征是他們都比較怵頭與外界交流,缺乏溝通能力;第四個特征就是雖然經歷幾年的留學生活,但思維方式和辦事方式卻幾乎是原地踏步,沒有什麼長進,無法融入自己所處的海外社會。據保守估計,在中國留學生中,這一類學生的範圍正在呈現出擴大的趨勢,目前已經成為宅人的中國留學生恐怕已經達到三成。
年輕一代的中國留學生多數都是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以後出生,在家中都被長輩們奉若皇帝,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受到過分的呵護,走出家庭、參與集體生活的能力比較差,面對複雜的社會,心理上缺乏基本的認識,初次步入社會,遭遇艱難之後便畏縮回家中;但是,出國留學後,父母和家庭只能從經濟上支持孩子,卻無法給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安慰,不少留學生在初嘗留學生活的艱辛和打工艱難後,心理上不能獲得家庭的安慰,只有縮回到自己租的屋子裡,整天與脫離現實的電視、電玩和動漫為伍,希冀從中找到心理安慰。殊不知,這樣一來,卻使原本心理脆弱的留學生更加失去了在風浪中鍛煉的機會,心理素質的提高也就更加無從談起。
這一現象發生在當今這個社會交往頻繁的社會,發生在大量前往海外吸納先進文化和社會意識的中國留學生群體中,應該說是中國年輕一代的悲劇。作為年輕人,就應該擁有年輕人應有的朝氣和上進心,遇到困難更應該有股子倔強的心理——不拼過去決不罷休。留學生應該走出蝸居,勇敢接觸社會。只有在尚未真正走上社會、步入工作崗位時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學會適應環境,才能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成為善於學習、善於發展的新社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