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英國“虎媽貓爸”談教育:適合孩子才最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05 09:41:58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據《英國僑報》報道,虎媽為了讓孩子上重點小學,不惜賣掉大房子,問父母借錢買又破又舊的學區房;貓爸心疼孩子寫作業到很晚替孩子做起家庭作業……最近大陸熱播電視劇《虎媽貓爸》,折射出東西方文化教育觀的不同,隔代教育衝突,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並且這股“熱潮”還燒到了海外。有關精英教育還是快樂教育的問題引發了英國華人家長的大討論。

  海外華人家長:沒有所謂的“起跑線”

  電視劇《虎媽貓爸》中,虎媽認為孩子只要上重點小學,就不會輸在起跑線上。英國的華人家長同樣也面臨著孩子升學的壓力,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大部分的華人家長都不贊同此觀點,他們認為並不存在這樣的“起跑線”。

  伯恩茅斯華人婦女聯合會會長鐘桂蘭女士的丈夫是英國人,她的三個孩子都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最優秀的大女兒畢業於牛津大學法律系,將來會成為一名律師。在她看來,不要給孩子規定什麼是他們的起跑線,只要孩子們懂事,聽話,學習認真,已經盡他們所能,這樣就足夠了。

  《誰家的可可》系列作者,旅英動畫導演、漫畫家胡一畢先生有一雙可愛的女兒(4歲)和兒子(1歲)。他也不贊成“讓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的觀點。他說“人生本來就沒有什麼起跑線,如果說真的有起跑線,那麼父母的起跑線就是孩子的起跑線,例如我們就是普通的工薪階層,這就是孩子的起跑線。但有時候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實質上是對自己缺失的一種彌補,這樣就很悲哀了。”

  教育專家,一教育平台創始人王凌潔博士認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起跑線”之說就是商業社會催生的巨大偽命題。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這句話頗具蠱惑性,但您可曾站在孩子的立場想一想,他們需要什麼,一味的追求贏在“起跑線”並不一定是好的做法。

  公立學校VS私立學校

  在電視劇《虎媽貓爸》中,虎媽為了孩子能進重點小學,幾乎傾家蕩產買了一套昂貴的學區房,才得以入讀重點小學。這樣的做法值得仿效嗎?在英國同樣也有擇校和學區房的問題存在,是讓孩子讀普通的公立學校,還是進昂貴的私立學校?調查顯示,56%的華人家長的孩子就讀或準備就讀私立學校,綜合及現代學校占32%,文法學校為10%。不同的華人家長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鐘桂蘭向記者介紹,她的三個孩子都沒有讀過貴族學校或者私立學校,一樣品學兼優。“我們的家庭就是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孩子們很懂事,孝順,知道自己要努力讀書。行行出狀元,進入貴族學校可能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也許會毀掉一個孩子。”她向記者舉例,她的一位朋友家的孩子進入貴族學校後,開始攀比,甚至嫌棄父親的汽車比不上同學家的。

  漫畫家胡一畢先生則坦言其實英國的升學壓力也挺大的,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是會盡力爭取上私校。“但是父母也不要傾家蕩產追求名校,父母不在那個階層上,孩子也沒有必要進入上流社會。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同的階層有不同階層的快樂,只要生活幸福快樂也是一種成功。”

  可憐天下父母心,正所謂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但父母應該理性選擇,量力而為。

  如何看待“教育衝突”和“隔代教育”

  在電視劇中,虎媽倡導的“精英模式”教育觀和虎爸提倡的“快樂教育”以及父母與上一輩之間的教育衝突,引起了廣大家長的熱議。就這一問題記者採訪了英國幾位教育界人士。

  一跨國教育公益計劃致力於優化雙語寶貝的教育環境,為父母孩童,以及教育、語言、社會、心理學界人士搭建跨界交流平台。其創始人王冬瑩認為父母之間存在教育分歧不可避免。中國的父母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寄托於讓孩子去實現。而西方由於個人主義文化的背景,父母更尊重孩子的想法。王女士認為,家長應該以孩子的個體特點為基礎培養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王凌潔博士表示:“跟小朋友們鬥智鬥勇不容易,必須要有策略。夫妻雙方應該有共同的目標,但是分工要不同。比方說有人唱紅臉,有人唱黑臉。”

  就“隔代教育”問題,王冬瑩女士認為,盡量自己的孩子自己帶,無論帶得好,還是帶不好,對孩子的成長都有著重大的意義。王凌潔博士也認同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不能夠推給老人。“父母要對老人的付出感恩,老人則需要尊重父母的意見。在具體問題上,多聽第三方的意見,多了解科學育兒的知識,不要帶個人情緒。”

  作為父母不應當著孩子的面發生衝突。這樣非常容易讓孩子感到混亂,要注重教育的“一致性”。

  “文化差異”看“中英教育”

  在英國的很多家庭中,父母雙方來自於不同的國家,文化,觀念都存在著諸多差異。對於這些“混血家庭”如何求同存異,兼容發展的教育問題,記者採訪了幾位家長和教育界人士。

  自由撰稿人何越女士的丈夫是英國人,她說:“我也曾經一度困惑,一直在尋找中英教育方法的平衡點。中國的教育固然存在一些問題,但西方教育又太過輕鬆,因此我覺得折中方式比較好。極端型虎媽有可能成功,亦有可能產生小提琴家陳美那樣的反叛型孩子,最後還和母親決裂。快樂教育很動人,可是對父母要求很高,要有時間,有耐心,而且還得有水平。”國際關係專業畢業的她,看待問題會比一般家長更深入一些。她表示,中英教育差異其實背後隱藏的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差異。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國民的競爭意識比較強,大家生活得很焦慮。而英國是發達國家,經濟成熟,生活壓力不大,英國人都不願意學外語,因為他們認為擁有英語足以走遍全世界。

  “但是,去年英國政府請上海的幾名數學教師來英國講學,從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英國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例如中國等一些國家的崛起。所以作為一位母親,我已經意識到這種現狀,英國這種太過鬆散的教育是不可取的,我會讓我的孩子嚴肅學習態度。”

  教育專家王冬瑩認為,各國都有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和優勢。每個人對好的標準不同,有的人認為,一定要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有的人則覺得一定要讀一個有前途的專業;而有的家長,是讓孩子自己去選擇。王女士認為,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沒錯,了解孩子的需求,發掘孩子的興趣點,選擇一種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探索什麼樣的教育觀能夠真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這是所有海外華人家長的願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