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英國華人陷“中文閱讀”之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3 10:03:52  


 
  武俠言情占據的圖書館

  不過,“有賣”和“有人買”,畢竟是兩回事。你身邊有多少華人朋友到書店掏錢買原價中文書?一個字,貴,尤其是對大陸華人讀者來說。中國作家張賢亮的小說《一億六》,在倫敦新華書店網站(www.xinhuabooks.co.uk)的售價是11英鎊,戴京華經理介紹說,網上的價格是實體書店的八折左右。在國內的當當網,記者看到這本小說的原價是人民幣29元,當當價21.2元。在國內花二三十元人民幣吃頓快餐的價格買本書,讀者心理是平衡的——在英國花11英鎊吃頓飯也正常——但花11鎊買一本也許網上能找得到的書,讀者心理可能要失衡了。

  本地書店中文書昂貴,迫使一批鐘情紙質閱讀的中文讀者,從中國網購圖書寄到英國來。一批為海外讀者提供中文書籍采買和遞送和網上書店應運而生。在蘇格蘭做漢語教師的Lily就與《英中時報》分享了網購中文書的感受——“空運太貴,如果你能忍受三本書的價格買一本書;海運太久,如果你不在意漫長的訂購等待時間。”

  也有一批讀者走進公共圖書館找中文書。旅英華僑楊如山先生是倫敦查寧閣圖書館(Charing Cross Library)的常客。查寧閣圖書館內設威斯敏斯特中文圖書館(Westminster Chinese Library),有超過5萬本的中文藏書,是全英最大的公共中文圖書館。楊如山先生告訴《英中時報》,他每次去唐人街,一定會到這裡淘一淘。在這裡,他讀遍了所有館藏的茅盾文學獎的中文小說。記者在該圖書館的網站上,找到了莫言的《豐乳肥臀》《師傅越來越幽默》等作品。

  不過,有查寧閣圖書館藏書規模的,畢竟是少數。曼城的郭女士初到英國時,聽說當地圖書館專門開了個中文圖書室,興致勃勃前往,但大多數書的內容不合她的胃口,繁體字她也不習慣,最後意興闌珊離開。家住西北倫敦的Shiny也常光顧哈羅鎮中心的圖書館,館內多為亦舒、武俠及政治八卦,不在她興趣範疇;中文報紙也往往過期很久,難免失望。不過,她在那裡找到一本在英港籍學者做的移民研究和數據統計,對做記者的她來說,頗有參考價值。對住在英國中小城市的華人來說,想找到自己想讀的中文書,並不容易。住普利茅斯的夢筆先生便直言,自己從不到英國圖書館找中文書。

  伯恩茅斯大學心理學系講師曾飆博士,本科學的是中文。總結在英國多年的淘書經,他告訴《英中時報》,英國的公共圖書館對於贈送的中文圖書一般都很歡迎。目前圖書館裡的中文書,以亦舒和武俠為主,“恰恰說明言情和武俠是大眾閱讀的主流,而這兩種類型寫作在港台是最流行,也最成功的,這些贈書者可能很多都是來自港台。以後大陸背景的圖書,應該會慢慢在圖書館出現更多。如果你去Oxfam,你就會看到很多大陸出版的二手書。這就好象湘菜、川菜、東北菜逐漸包圍倫敦唐人街一樣。”

  英國很多高校,據稱都有一定規模的學術類中文圖書典藏。田崇雪先生是江蘇師範大學中文專業的教授,目前在劍橋大學英語系做訪問學者。對劍橋各個圖書館的中文藏書,他原本抱著很高的期待。但來到之後他發現不是那麼回事。“這可能與英國文化中的保守主義有關。中國,並不是英國,至少不是劍橋大學的研究重心。”

  變遷中的閱讀

  買書借書都不易,更多的人把中文閱讀的平台轉移到電腦和數碼產品。在英國工作的李小姐是Kindle的愛用者,一些免費但使用感受良好的網站,提供電子書下載服務,讓一批像她這樣身在英國的愛書人受益。“免費電子書這東西需要仔細辨別,有些免費讀本錯漏很多,讀不如不讀;有些為了保護版權,只對部分章節免費;有些中文閱讀服務提供商,內容、版面都做得不錯,收費卻只能刷國內的卡,我還是看不了。”

  網上看書多少有解渴的感覺,遇到喜歡的書,李小姐和Lily回國還是會買下來,表示對作者版權的尊重。

  雖然都是網絡使用者,但對中文電子閱讀,教心理學的曾飆博士和教中文的田崇雪教授,都還抱著一點遲疑。曾飆博士擔心中文電子圖書的用戶體驗,同時覺得要是選擇了電子書,對實體書店就少了一份支持,還是習慣每年買幾本紙版書聊表心意。田教授對自己從事和醉心的中文研究,有著一種潔癖般的精神景仰,更願意把時間和情感奉獻給書墨紙張。

  從普通讀者到學者,受訪的華人讀者都表示,來英國時間越長,對中文閱讀的需要愈發強烈。楊如山先生說,“對我們這些在中文的啟蒙下成長起來的人來說,看英文書是為了生存,但是看中文書是一種享受。”中文系教授田崇雪教授則借用了台灣鄉愁詩人余光中先生關於中文的一句詩,來形容他對母語那種難以言表的愛意:“美麗的中文不老,倉頡的靈感不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