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英華人看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細微處見大變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4 15:28:49  


 
  從“老死不相往來”到“天涯若比鄰”

  何先生的家鄉順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點試點地,在這三十年裏,順德由以前貧窮封閉的小縣城,發展成現在中國2500多個縣級市經濟的排頭兵(連續4、5年排在第一位),何先生認為這完全應該歸功於改革開放政策。

  “作為順德人,我親身經歷和見證了這個巨變的過程”,何先生說,“我出生在中國的大躍進年代,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文革,記得小時候,順德非常非常落後,而我的老家還在西江岸邊的一個更為封閉的小村子裏。那時候由於沒有橋樑,我們從家裏去順德縣城要走上23公里,花費一天的時間,僅僅是因為幾道小河阻斷了去路,我們只能繞行。順德的面積不大,但你可以想像麼,在這樣一個很小的地方,各個村落之間卻都是‘老死不相往來’,一條小河隔開的兩個村子的人,互不來往,語言甚至會差十萬八千里,那時侯,我們偶然去相鄰的村子,發現自己竟然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而改革開放之後,很多早年到海外的順德籍的華僑回來投資,修路建橋,所有的河道之上出現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現在從我們家到縣城只需要10分鐘。”

  何先生還記得,順德人在改革開放之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主要依靠養魚、養蠶和種植香蕉等方式來謀生,生活很艱難。但在改革開放之後,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的流動性和靈活性,為一部分有頭腦的順德農民提供了機會。“他們從中國各地以及香港和海外的親朋好友那裏瞭解到中國各地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需求,並接觸到一些新的產品和思想,開始製造一些簡單的傢俱,並很快暢銷全中國,通過發展傢俱業挖掘到了改革開放之後的第一桶金,後來又不斷創新開拓,發展到小家電行業,並將市場拓展到了世界各地。像沃爾瑪、B&Q等等大型跨國企業的小家電,大多都是產自順德。目前在順德的各個村、鎮,星羅棋佈的工廠,生產出的小家電佔據了世界小家電市場的很大份額。我有一個朋友剛開始是幫別人維修家電,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目前是沃爾瑪的定點廠,年產值達20多億美元,越做越大,我曾經去參觀過他的工廠,非常現代化,達到國際標準。” 

  何先生認為,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寬鬆政策,很多海外的順德籍華僑不可能回來投資。“順德有一百萬長住人口,而海外的順德人卻有50萬,所以幾乎三個順德人裏,就有一個在海外。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海外的華僑總是希望把好的東西帶回家鄉去,是很好的橋樑和紐帶。但改革開放之前,中國閉關鎖國,那時侯有海外關係是不敢說的,會被人瞧不起,大家都只能隱瞞,而海外僑胞要想回家鄉去投資和發展更是不可能。改革開放後,西風漸進,國家的體制、人們的思想意識發生了變化,心態更開放,有了這樣的環境和政策,海外的順德人才敢回去投資、捐款,最開始修路架橋,路通才財通,打好了基礎,經濟才開始騰飛,有了今天的成就。”

  據何先生介紹,在家鄉政府的支持下,1998年世界順德聯誼會成立,並在世界各國成立了順德同鄉的聯誼會(英國順德聯誼會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建立起來),這樣四通八達的網路和資訊平臺,讓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能夠更方便地互通有無,以更全球性的眼光、更開放的心態來發展經濟,再遙遠的天涯也似乎近在咫尺,正是“天涯若比鄰”。

  “開腦的”不如“剃頭的”?現在情況不同啦!

  腦科專家高武圖教授(英國皇家醫學院院士,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協會副主席,現居英國),祖籍中國福建,在中國讀完小學、中學及大學(福建醫科大學),1962年赴香港學習一年英文後到日本留學,並在東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赴英國(倫敦大學)深造,完成學業後在菲律賓行醫二十年,此後返回英國。

  對於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變化,高武圖教授感觸良多,他從一個海外華人和知識份子的角度向記者談到了他近三十年來的所見所聞所感。

   “令人驚奇”四個字,是他的第一感受。他認為:“改革開放30周年,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極其輝煌的30年。”

  他還記得上世紀70年代回到中國看到的情形:“即使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的樓房也破爛不堪,街道上燈光昏暗,人們穿的都是灰色或藍色的衣服,北京街道上走的都是自行車,很少看到汽車。”與此相比“現在的中國城市,擁有驚人速度湧現的高樓大廈及寬闊的高速公路,路上汽車擁擠。中國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準和生活方式。”

  在多年與中國國內醫學界人士的交流與接觸中,高教授的親身經歷也讓他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思想觀念的改變,特別是對知識和科學的日益重視以及知識份子地位的提升,讓他印象深刻。他說:“1984年,我受(中國)國務院僑辦之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的慶典活動,並受當時中國腦神經外科學會主席王教授之邀,到北京腦研究所(天壇醫院)講學,當時他(王教授)是穿了一件破舊的藍色中山裝,頭髮灰白。他告訴我:腦外科醫生,薪水還很低,‘開腦’的收入還不如‘剃頭’的。充分體現了當時知識份子(專業人員)艱辛的日子,而現在情況不同啦!大部分的專家都有自己的汽車和樓房,生活可謂天淵之別,這都受益於改革開放。”

  “更重要的是,現在經濟好了,就有更好的設施和儀器,並有足夠的資金搞科學研究。也由於有了經濟基礎,我們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學會開大會時(學術大會),也與發達國家(的醫學會)一樣,可能租用好的場地作為會場,並為貴賓提供來回機票,這是我親身的體驗。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我感到改革開放不但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準,也提供了科學發展的平臺”,高教授說。

  作為一名知識份子,高教授感受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為科學研究帶來的良好環境,同時作為一名海外華人,他更感受到祖國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的提高為華人帶來的有利影響。

  他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僅惠及國內的人民,同時由於國際地位的提升,也有利於海外僑胞。70年代初,當時我從日本東京大學來英國倫敦時,英國人還看不起中國人(香港還是由英國統治,中國還不夠受尊重),他們之所以尊重我,原因竟然是因為我在東京念書的時候取的英文名有點像日本名(motoko),以為我是日本人。而現在,中國強大了,中國人也受到尊重。現在,我們到歐洲各國去都能發現,他們都很歡迎中國人來旅遊,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中文(以前都是寫日文)。”

  “我還記得,以前,很多英國人會不禮貌地叫中國人‘Chinky’,但現在幾乎沒有聽見這種辱言了。在火車上,或電車上,英國人有時還會禮貌和敬重地問您:‘您是來自中國嗎?’,並爭取講上三兩句中國話,以示他們對中國人的尊重和友好,這一切都是由於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強大,給身在英國的中國人帶來的好處,我自己親眼見證。特別是今年‘北京奧運’的圓滿成功,使英國人(外國人)肅然起敬,‘歎為觀止’”,他自豪地說,“很多英國同事,都在我面前讚歎‘這次奧運會辦得非常成功’,贊許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組織能力。在9月17日慶祝‘京奧’和‘殘奧’的酒會上,我也親耳聽到參加北京奧運的英國人對北京的美麗和現代氣息發出讚歎之聲,並表示對‘志願者’的無私幫助和他們臉上的微笑印象深刻,並對此表示感謝。沒有改革開放和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沒有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北京就沒有機會舉辦奧運,更談不上成功地舉辦了‘無與倫比’的京奧。”

  那麼現在回頭審視,對於過去三十年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曾經出現過的曲折和問題,我們應該怎麼來看待呢?

  高教授認為,這恰恰說明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還需要繼續地深入下去:“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的確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和困難不是改革開放的錯,恰恰相反,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他認為,深化改革符合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共同願望。並衷心希望中國大力搞好後奧運經濟,“更加繁榮昌盛,並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