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華商大撒退 致俄部分地區物價上漲70%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9 14:49:32  


在“華商大撒退”之前,俄羅斯葉卡捷林堡的市場上,中國貨和中國商人隨處可見。
  中評社香港2月19日電/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商人大量湧入經濟短缺的俄羅斯,在俄羅斯發展出無數個露天“集裝箱”市場,這些市場讓華商狠狠賺了一筆,一個“箱子”最高時可以賣到40萬美元。

  不過,從2007年1月15日開始,這一切發生了變化。

  《廣州日報》報道,這一天,俄羅斯移民法修正案正式生效。對於占在俄外國人60%以上的中國商人和打工者來說,法規中關於禁止外國人從事零售業的條款意味著他們隨時可能被驅逐,面臨停業、回國或另尋出路等抉擇。

  在行家看來,隨著俄羅斯經濟狀況的逐漸好轉,在中俄貿易史上曾經風光無限的“倒爺”時代將從此一去不復返,中俄經貿模式的“升級換代”轉型迫在眉睫。

  今天是中國的大年初二,隔著遙遠距離的莫斯科沒有多少春節的氣氛,在中國人聚集的集裝箱市場裏,顯出與平日不一樣的蕭條。

  “往年中國人都回去過年了,但是今年,不知回去了的還有多少會再回來。”在莫斯科東部近郊的切爾基佐夫市場,曾經有過檔位的王昊對記者說。作為首都,莫斯科的狀況對華商來說算是理想,因為這裏政府正確執法度高,而在遠離政治中心的遠東地區,當地政府採取的偏激手段早已使不少中國商人聞風而逃。

  市場:一個集裝箱最高賣40萬美元

  對於一直活躍在俄羅斯境內多個露天市場的中國商人來說,法規中關於禁止外國人從事零售業的條款最具有衝擊力。

  從最早的集裝箱倉庫到龐大的露天市場,分佈在俄羅斯境內多個城市角落的零售市場,個個歷史悠久。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缺口驚人。為了迅速滿足大眾的日常生活需要,俄羅斯政府默許大量外國商人攜帶著通過“灰色清關”手段入關的貨品湧入。

  所謂“灰色清關”,是中俄貿易中的一個歷史產物。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很多中國商品都是通過“包機包稅”途徑進入俄羅斯市場的。貨主只要向貨運公司繳納運費,就可以由貨運公司將貨物運往目的地,並由貨運公司委託的“清關公司”代理清關,後者會把所有俄羅斯海關手續辦好。這種途徑對中國商人的有利之處是進口手續便利,但後果是政府損失大量稅收。

  “最早用集裝箱運貨到俄羅斯的中國人,就順便賣起了商品,到後來規模越來越大,逐漸形成買賣廉價小商品的市場。”30歲的東北人王昊來到莫斯科已經7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