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巴拿馬運河與華人不了情:見證華工貢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8 00:05:18


 
  在為了紀念華人抵達巴拿馬150周年而建的中巴公園,記者見到78歲的華人鄭換輝。他曾出任巴拿馬東部省份省長,是土生華人中難得的政壇精英。他的祖父於1890年從廣東開平前來巴拿馬參加運河建設,從此一家人來到巴拿馬。在巴拿馬排華的歲月中,年紀尚幼的鄭換輝曾一度隨其父母遠避偏遠地區。

  當年,從中國遠道而來的華工主要從事挖土方的工作,一個月工資只有25美元,扣除夥食等費用後,每月只剩下幾美元。即便這樣,華工省吃儉用,還能攢下錢來做點小本生意,久而久之就能開起更好賺錢的食品店、水果店和雜品店等。鄭換輝的父親當年就是依靠開食品店的收入,養活了他們弟兄4人。

  巴拿馬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得以立國,更因為這條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運河而獲得發展。1999年主權回歸後,運河每年為巴拿馬帶來10多億美元收入,在運河管理局獲得一份工作成為許多巴拿馬人的追求。

  與先輩們篳路藍縷異國謀生不同,今天的華人憑借專業知識,成為管理運河的中流砥柱。在巴拿馬運河開航百年慶典上,記者邂逅“華三代”哈辛托·黃,他的祖先同樣來自廣東省,大學畢業後他進入運河管理局工作,如今已是負責信息工程的執行副總裁,是華人在運河管理局職務最高的。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和巴拿馬經貿關係日益密切,黃先生曾多次回國考察和尋根,祖籍國日新月異的發展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過,對許多土生華人來說,先輩們參與修建運河的歷史未被巴拿馬官方正式認可,是他們心頭永遠的痛。這些年來,他們群策群力,通過考證、收集舊資料等方式,試圖推動官方正視這段歷史,向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捐贈“海巫號”模型就是其中一個策略。

  馬里奧·嚴曾在運河管理局工作10多年,他的先輩也曾參與運河建設。在帶著記者游覽運河歷史展後,他認真地說:“我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在運河建設的官方歷史上,加入華工也曾參與工程建設的字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