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老美饕客進中餐館遇難題 看菜單如猜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9 10:37:31


魏貝珊(左)常在電視曝光,向西方世界介紹中餐,圖為她與名厨兼主持人Andrew Zimmern共同錄制節目介紹聖蓋博穀美食。
  中評社香港12月29日電/美國聖蓋博穀市中餐館美食林立,但對想嘗鮮卻不識漢語的主流饕客來說,沒“地陪”要享受美食難如登天。

  中國僑網報道,“即使拿著英文菜單,主流人士仍是霧里看花,無法想象菜色和口味。”洛杉磯時報的美食專欄作家魏貝珊(Clarissa Wei)表示,幾個月前起,她引導主流讀者深入聖蓋博穀中餐館,陪他們品嘗不同美食之餘,亦在尋找寫作題材,發現中餐館看似大門敞開,卻對主流社會建了堵看不到的牆,外人難以一窺全貌。

  魏貝珊日前帶著Jason Yeung、Napoleon Andres、Edison Ng、Brian Lee四人,在聖蓋博穀展開中餐探險。他們接受建議,嘗試正宗的四川麻辣料理、台灣臭豆腐,還首度接觸西安的泡饃、北方面點,最後是在台式糕點鋪採購面包結尾,過程五味雜陳。

  Jason Yeung表示,有一次鼓起勇氣上中餐館,指著先前菜單曾點過的菜,但端上桌的菜肴、味道完全不同,他說:“運氣好的話,會發現另一道美食,若運氣差就感覺在吃外星食物。”他認為菜單的英文過於精簡,與顧客想象有落差,這是英語系食客遇到最大的問題。 

  Napoleon Andres說,在不懂狀況下,只能從英語說明去想象味道,若毫無頭緒,只好從較熟悉的方向點菜。他坦承最保險的方式,還是找台灣、中國或香港的華人朋友陪同,通常對方選的菜差不到哪裡去。Brian Lee則分享中餐館覓食的方法,是先去Yelp.com搜尋老饕們的留言,一般從負面評論看起,若文字描述差到難以接受,就放棄光顧,他說:“對我們而言,中餐濃鬱、豐富有層次的美味如仙境,但誤踏差勁的餐館時,就跟下地獄一樣難過。”對於台灣人奉為美食的臭豆腐,主流饕客以“口感佳、氣味如腐敗廚餘”的評價帶過。

  已辦過四次美食探險的魏貝珊指出,這幾位受邀的都是推特(Twitter)跟隨者,對中餐有高度興趣,曾透過不同管道了解中餐差異。她說,主流社會對花錢享受美食有自己見解,包括食物的色、香、味,侍者服務質量、知識和專業,在這方面中餐館很難達到高標,以21日遴選的四家餐館、一家面包店為例,她均事先品嘗、與業者打過招呼,但從侍者動輒對顧客說華語、收餐盤的聲響和上菜的錯誤時機,以及對食物內容一知半解看,仍有相當進步空間。對欲邀請主流朋友上中餐館的華人,魏貝珊建議幫他們點“面食、餃子”,竪大拇指的機率最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