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右二)從洛杉磯縣警局局長李貝卡手中接過畢業證書。
|
|
Sam(左)與受訓學員的合影。 |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據美國《僑報》報道,在讀大學前,美國華人家的孩子大多備受父母呵護、家教很嚴,不少孩子要遵從父母的意願,從少兒時起即開始學鋼琴、練滑冰、下圍棋……年齡稍長後,一些孩子甚至要到海外體驗貧窮國度民眾的生活,並在那裡做義工,以為日後升入名牌高校爭取些競爭的籌碼。有人把這種家長把著手教育子女的方式稱為“圈養”,而把那種家長盡量“撒手”,讓孩子到新環境中闖蕩,而對孩子今後的成長目標又無過高期望的育子方式稱做“放養”。真正能夠“放養”育子在華人家長中不多,然而,“放養”不一定就沒有成效。
成熟,從少年警校開始
今年初,跟單親母親相依為命的華裔中學生Sam與200餘名在洛杉磯縣警察學校受訓的學生一起參加了專門為他們舉辦的畢業典禮,洛杉磯縣警局局長李貝卡(Baca Lee)為每一位通過警校訓練的青少年頒發了畢業證書。
在盛大的畢業典禮上,這些從洛杉磯縣和聖博納迪諾縣各中學選拔上來的中學生身著少年警服,胸前佩戴著與警徽相仿的“少年警校探索者”徽章。他們身上的制服熨燙得平整,皮鞋擦得鋥亮;他們的面容雖仍帶著稚氣,可他們的步伐整齊有力,口號更是擲地有聲——這群“孩子警官”的畢業典禮規格與從警校中畢業的成人警官的規格相當。
在這200餘名畢業生中,許多學生的家長或親友是警察。有警察家庭背景的學生入選警校訓練是警局對他們家庭的一種褒獎,畢竟這些中學生的親人已為社區奉獻了許多年。
在這些少年警察的隊列中,華裔學生是少數,而像Sam這類從低收入、新移民單親家庭長大的華裔男孩更是少數中的少數。少年警察訓練營的營員淘汰率達到了50%,Sam能堅持下來,獲得畢業證書實屬不易。經過了18個星期六的嚴格訓練,Sam自己都覺得長大了許多,更像大人了:身著制服的他已不能再像受訓前那樣懶散。現在無論是坐在班級里上課,還是站在朋友當中,Sam都要顯出自己是受過警校訓練的,不能讓佩戴的徽章蒙羞。
訓練並不局限在體能上
現在,14歲的Sam可分別在兩分鐘內完成50個俯臥撐,或75個仰臥起坐,或20個引體向上。像Sam這樣在警校受過訓的學生必須在20分鐘之內完成1.5英里,或在7分鐘之內完成0.5英里的長跑。此外,他們還接受過射擊及格鬥訓練。
長跑曾是Sam的弱項,可幾個月下來,Sam在長跑項目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受訓之初,Sam一英里長跑的成績為11分鐘,經過訓練後,他的這項成績已提高到了8分鐘。除了體能上的成長,學員們還學習了警犬特警隊、直升機緊急救援隊、防爆特警隊等警察隊伍中的專項功能小分隊的作業程序與任務,而且對警察偵緝毒品的任務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教官們還會手把手地教這些中學生們如何開交通違規罰單。
Sam熟悉了各種槍支的功能,他的實彈射擊成績也不錯。他很願意與朋友分享在警校學到的新東西,如他會向朋友介紹在遭遇何種火力時應如何尋找可以抵禦不同類型子彈的掩體這類專業常識。Sam喜歡警校生活,因為天天可以結識新朋友,他對每一周的訓練都很期待。
杜絕“恭維教育” 學員挨訓不准哭
在育人方法上,少年警校探索營與學員們就讀的公立學校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
平時在學校讀書,這些學生常能聽到教師口中的讚揚聲,可在警校受訓,他們卻很少能獲得教官的肯定,更是鮮少聽到他們的讚揚。相反,學員們常常聽到的是教官們嚴厲的命令甚至是申斥。近半數受訓學生或受不了警校的嚴苛訓練便自動退出了,或中途被淘汰掉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學員都不准哭,一哭就完了。”Sam說:“有時訓練很累、很苦,可你要畢業就不能哭,即使是被教官訓斥也不能哭。”
Sam的單親媽媽Helen說:“感覺警校的教官與孩子們學校的老師之間最大的不同是,教官們從不認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他們是不會認同“恭維教育”的。”
“通常,孩子們在學校讀書每天都會得到肯定,稍有表現就可得到教師口頭上的獎勵。”移民來美前曾在中國一所高校當教師的Helen把公立學校的這種教育方法稱為“恭維教育”。Helen並不認同這種教育方法,“因為這不一定對孩子們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