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大破大立 追回失去八年的經濟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27 08:39:17  


  中評社香港1月27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全民對八年來經濟成長停滯的苦悶,終於在這次“國會”改選中稍有宣洩;但是,經濟是現實的生活課題,除了宣洩,大家更期待執政者推動真改革,釋放鬱積八年的經濟力,追回台灣民眾鵠候已久的好日子。

  二○○○年實現首次台灣政黨輪替的民進黨,在第七屆“立法委員”改選時大敗,只拿下不到四分之一的廿七席,泛藍陣營則贏得具絕對主導優勢的八十六席。從政治層面看,選舉結果所反映的是對“陳水扁路線”的否定;但在經濟意義上,其更是選民對民進黨八年來經濟施政的不滿。

  這些年來,台灣經濟有多悶?就拿彰顯一國經濟規模及能量的指標酖酖GDP而言,從陳水扁在二○○○年就任以來,以國際間迄至二○○六年的統計,台灣從三千二百十二億美元成長至三千六百五十五億元,增幅約百分之廿二,在主要經濟體中,只高於日本、香港,遠不及德國的三成六、美國的四成、法國的五成四、英國的六成二等已開發國家;與台灣經濟體質、結構屬於同等級競爭的韓國,GDP近乎倍增,新加坡也大增六成。很明顯的,台灣經濟成長落後於競爭同儕。

  然而,即使這連差強人意都談不上的成長,也還是靠低匯率、低利率等非中性政策“養”出來的,以致近年台灣經濟多由出口獨自撐起成長大局;加以所得分配結構改變,經濟成長利益非雨露均霑的情勢惡化,受雇的薪資階級消費信心低迷,內需始終熱不起來,形成了惡性循環。更何況,面對內需不振之勢,政府卻自囿於意識形態下的鎖“國”政策,加上天災人禍頻仍,民眾信心愈趨保守,經濟發展也愈收愈緊。過了八年苦日子的台灣人民,豈只是一個悶字了得?訴諸選票宣洩不滿,實所必然。

  社論指出,前“行政院長”唐飛對這次選舉結果的解讀,頗具代表性,他說這顯示民眾對民生經濟的關心,更重於意識形態;市場的反應更是直接,選後台股立即以大漲回應,更在國際股市因美國經濟警訊而大舉回落之際亦能持穩,投射了市場對台灣經濟發展能見度將在選後升高的預期。藍綠陣營都須正視此一訊息,更應轉化此一預期為改革的能量,推動人民期待的經濟改革。

  那麼,什麼是人民期待的經濟改革?回顧這八年來,民進黨政府推出的經濟施政還真是不少,除了舉辦多次全台性的經濟發展會議,從知識經濟發展方案、Taiwan Double、挑戰二○○八“國家”發展計劃、服務業發展方案、促進就業方案,再到新十大建設、大溫暖大投資計劃等,還有陳水扁再三宣示的財政改革、金融改革等,雖然做了一些事,卻未能顯著拉抬經濟表現。尤其,扁政府受囿於意識形態,在經濟施政上儘量去中國化,致讓台灣經濟無法很有效率地融入全球化的潮流;可是,全球化是亞洲金融風暴之後世界最重要的發展潮流,這段期間因台灣去中國化而導致的全球化遲疑,正是壓抑台灣經濟力的主因。

  社論指出,事實上,期待兩岸經貿投資關係正常化的呼聲,從當年李登輝提出“戒急用忍”之際就開始湧現,因為這不只縛住了台灣經濟發展的手腳,也阻斷了外部資源的流入,且在經濟全球化後也愈來愈難執行;而政府勉強推動的結果,是資金走了,人才走了,技術走了,企業走了,留下來的愈來愈少,台灣經濟又如何成長再成長?因此,不只企業界呼求,經發會、經續會等全台性會議也達成鬆綁共識,無奈八年以來,一無所成。

  如今,力主開放的國民黨贏得“國會”絕對多數席次,使台灣經濟力的釋放出現契機;在市場報以掌聲之後,現在就要看實質的行動了。提振經濟活力,不只是國民黨在“立法院”應有的表現,也有民進黨政府得以在“行政院”施力之處。目前看來,雙方都在往此方向努力,要比的是誰最有決心了。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