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在雲南,新質生產力不僅是學習的概念,更是實踐中產業發展孜孜以求的目標。如何創新?產業發展如何體現先進生產力?近日,記者來到雲南玉溪產業園區,探索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秘訣。
在玉溪賽靈藥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自動化設備高速運轉,三四名工人正在對產品進行抽檢。“你看,自動化解放生產力,現在工人們主要負責觀察有沒有異常。”賽靈藥業總工程師楊天市自豪地說,“別看我們企業占地不大,去年銷售收入超7億元,納稅過億呢!”
如何在有限面積內,實現更大產能?答案就在廠房外的幾個大字上——“智能化生產”。
“生產線不僅要智能化,還要不斷創新!瞧,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過濾設備,已獲專利保護。”楊天市介紹。
“我十分關注全國兩會,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印象深刻。我們不僅要朝著萬物互聯的方向發展,還要加大藥物機理研究,利用好雲南得天獨厚的中藥材資源,開發更加多樣的產品。”楊天市說。
“我們也嘗到了‘新’的甜頭!企業生產鋰電池負極材料,成功研發了箱式爐專利技術,與傳統坩堝爐石墨化技術相比節能30%以上,還具備全工序一體化自有產能優勢。”雲南坤天新能源副總經理宋書喬指著展示台上的一幅設備簡圖對記者說,“我們這個方法能耗集中、利用率高,對物料加工程度也高。”
“什麼是‘新’?我們的理解是持續提升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縮短生產周期、提升生產力。”宋書喬對此頗有感慨,“市場變化太快了,稍不留神就會被淘汰!我們正在連續石墨化、快充技術等方面下功夫,增加技術儲備以適應未來的市場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