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千里冰封,積雪盈尺。寒冬臘月,新疆准噶爾盆地深處、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已披上一層厚厚的銀裝。
茫茫雪原上,一串串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腳印,仿佛刻寫在大地上的詩行。這是新疆油田一線職工的足跡,他們用辛勤付出,喚醒了腳下沉睡的油氣寶藏。
“如果沒有油氣開發,肯定不會有人常駐。”伴隨著“咯吱咯吱”的腳步聲,陳連武走在巡檢路上,身後留下堅實的腳印。
可別小看這一趟趟巡檢,即便一個小故障得不到及時處理,都可能會對下游供氣造成影響。在每次巡檢前,陳連武總要在心裡對各項流程打上一遍遍草稿,確保工作安全無誤。
陳連武的工作所在地叫克拉美麗,是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主力氣田。這個浪漫的名字是哈薩克語,譯為“黑油山”或“黑色大地”。2008年10月,首批新疆油田職工奔赴克拉美麗,在亘古荒原留下了拓荒者的足跡,拉開了開發這座大氣田的序幕。
地處沙漠腹地的克拉美麗氣田,冬季氣溫最低可降至零下45攝氏度,夏季地表溫度則高達50攝氏度。
在冬季用氣高峰期,員工常在戶外連續工作數小時,疏通凍堵管線。“其實,這裡生產生活條件還不錯,只是需要對抗寂寞。”采氣工彭萬里說。
隨著生產技術進步,生產環節所需人力越來越少。“我們這是1人站,與同事倒班值守,還有無人站。”正在值班的劉衛軍告訴記者。在克拉美麗氣田滴西12采氣站,雪地裡的腳印很深,因為采氣工值班時幾乎都走同一路線。“每天開採3萬多立方米天然氣,可以供兩三萬戶用氣。雖然只有1個人,工作卻關係到千家萬戶。”劉衛軍自豪地說。
“這裡只有同事,基本見不到油田以外的人。”准東采油廠火燒山作業區8號計量站也是1人值守,負責13口井的計量等工作。計量工古麗扎爾·熱合曼的家在180公里外,每周末才回去一次。“我熱愛這份工作,從沒後悔過。再說,總得有人幹呀。”她的語氣平和而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