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從園區牽手看產業協同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1-01-09 09:32:15


  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在江蘇宿遷蘇宿工業園區,隨處可見的“蘇州元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來自蘇州工業園區的工業項目、規劃經驗、發展理念在這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10多年前,為縮小南北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江蘇決定“南北掛鈎”合作共建工業園區,由蘇州工業園區主導共建的蘇宿工業園區,成為江蘇第一個南北共建園區。

  蘇州、宿遷兩地園區“牽手”之後,蘇宿工業園區的發展不是靠單向輸血援建,而是整合資源,協同發展。園區一些項目研發在蘇州,製造在宿遷,兩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作用和效果得以擴大。蘇宿工業園區對於宿遷來說,收益顯著,既得項目又有利稅;對蘇州來說,宿遷為蘇州工業園區轉型發展提供了產業梯度轉移的新基地。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日益密切,要實現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開展園區合作共建是重要路徑。“南北掛鈎”模式可在更大範圍內推動區域產業協同發展。

  首先,產業協同發展要往深處去、實處去。從較小範圍來說,各地應根據資源禀賦和比較優勢,依據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進行協作分工,推動產業梯度轉移和就業合理布局,實現功能互補。從較大範圍來說,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各地應加強規劃對接,重點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優勢領域加強創新,實現產業協同發展從點狀合作向軸向合作、圈層合作和網絡合作層層推進。

  其次,各地要加快統一標準建設,推動形成互聯互通互認的統一市場,實現跨區域要素順暢流動。要統一市場准入政策,在產品質量、人才認定、信用體系等領域逐步制定統一標準和管理要求,打通地區間數據接口,加強數據共享,提高資源流動效率。要在用地標準、人才落戶、企業資質等方面實現統一標準。

  再次,區域產業協同發展離不開政策協同。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各地要不斷優化產業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要探索產業和項目跨省轉移布局的財稅分配等機制創新,切實提高跨區域產業協作的穩定性和長效性。在重大產業和項目布局過程中,要結合各地優勢統籌安排,建立產業協同發展長效機制,共同推動區域內優勢集中支持產業創新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蔣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