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淨化空間!浙江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行為
http://www.CRNTT.com   2018-06-14 11:20:32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技術人員在筆記本電腦上點擊鼠標,一台上鎖的轎車居然自己打開車門、搖下車窗。前不久在杭州舉行的一次網絡安全展會上,“車載診斷系統”漏洞演示讓人瞠目。

  浙江日報報道,伴隨互聯網融入社會生活各領域,網絡安全越來越受關注。《浙江省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年度)》(以下簡稱“互聯網發展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全省有72.8%的網民認為自己遭受過個人信息洩露問題。

  在技術的汹湧浪潮下,個人是否還能安享“平靜”?又如何為我們的網絡生活構築防火墻?

  玩APP可能洩露信息

  每次看到手機陌生來電,杭州市民劉先生都會異常煩躁:十有八九又是騷擾電話!從去年購置新居後,劉先生就經常接到房產銷售、居室裝修相關的來電推銷。“我很害怕個人信息洩露後被利用。”他說。

  劉先生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互聯網發展報告顯示,去年,短信、電話騷擾、個人信息洩露、網絡電話詐騙成為浙江網民認為遭遇最為頻繁的網絡信息安全事件。

  專業機構通過對省內數家移動互聯網應用商店70餘萬個應用程序的監測,發現含有病毒的應用程序2萬餘個,占監測總數的近3%。比如能夠生成“老照片”等特殊形象的應用,很多人玩得不亦樂乎,殊不知也會洩露個人信息。

  網絡安全專家告訴記者,用戶上傳照片後,程序提供方可以獲得照片的時間、位置信息從而對用戶進行定位,同時照片可能攜帶手機信息。用戶的手機號碼、位置信息如果與個人照片匹配,就能形成更加精准的個人信息。雖然這類營銷通常並非以竊取信息或詐騙為目的,但一旦數據洩漏或被黑客盜取,後果難以預計。

  新領域需法律規範

  去年5月,麗水警方在搗毀一處電信網絡詐騙窩點時,發現了在互聯網上出售專門用於電信網絡詐騙的釣魚網站的相關犯罪線索,經過3個月的連續偵查,終於破獲一起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警方搗毀了分布於全國12個省市的電信網絡詐騙窩點40處,抓獲涉案人員540人。初步查明受害人近萬名,涉案總金額達1.6億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