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學者稱基建與供應鏈助推中國影響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05 17:59:47


 
  對於基建和供應鏈帶來的影響力,康納觀察道,歷史上帝國崛起均因為成了供應鏈的超級大國。中國1978年對外開放以來,吸引大量國外投資,成為世界工廠也即供應鏈的港灣,創造了經濟增長、貿易順差和外幣儲備,“這就是中國變得越來越有影響力的原因——通過供應鏈而非軍隊。”

  在他看來,中國和俄羅斯就是供應鏈聯盟的一個典例。兩國政體不同、民族不同,因供求關係開展合作,一個有資源一個有資金,“不論是錢驅動戰略,還是反之,都比文化共同體的概念更有說服力”。

  康納的新書中很多篇幅討論中國以及中國基建,也由此被一些書評認為過於褒獎中國而貶低美國。對此康納回應,他並不認為後來的國家應該成為中國,但需要學習中國的成功之處。

  “當中國出去建設高速公路、鐵路等,會促進當地經濟增長,”康納表示,這反過來有利於當地消費者購買美國產品。

  對於國際高鐵市場的競爭,康納表示,全球基礎設施投資每年市場為萬億級,觀察很多交易,會發現贏家總是獲得基礎設施的國家。

  和很多觀察人士一樣,康納認為美國應在國內基礎設施建設上開展更多投資,據估算,短期內,美國需花2到3萬億美元建設基礎設施。“現在終於看到競選中,無論希拉里·克林頓還是唐納德·特朗普,都認同美國都需要更好的基建”。

  康納是奧巴馬競選總統時外交政策顧問團隊成員。言及當下共和黨口無遮攔的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康納表示,並不認為他有外交政策,特朗普只有直覺和觀點。“我並不太擔心他的觀點和偏激的言辭,我認為他不會當選。”

  對於英國退歐,康納表示,不僅意味著英國需要花時間與美國、加拿大等重新談判,在同中國談判時,由於失去歐盟的體量,英國也會更弱。

  (來源:財新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