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人問題還是要部署一下”
從目前已披露的材料看,毛劉分歧固然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已開始,但在反對赫魯曉夫的鬥爭中兩人還是步調一致的。即使是社教運動,在1964年春夏之前,也還是基本一致的,在對國內形勢的估計上,毋寧說劉比毛更“左”。在筆者看來,引發毛澤東強烈反應的直接原因,還是對“大權旁落”的殷憂。
由反對赫魯曉夫而慮及自己身後是否重蹈有人作“秘密報告”的覆轍,毛澤東產生這種憂患,似是“反修”的題中之義。選擇新的接班人自然成為毛念茲在茲的大問題了。此外,接班人問題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那便是防止“和平演變”的一項對策。因而,“培養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這一命題也就在1964年應運而生了。
5月13日,東北局第一書記宋任窮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遞送一份報告,匯報遼寧省蓋平縣某農村黨支部培養接班人的問題,肯定這是“一個有政治遠見的黨支部”。毛澤東於5月18日批示將這份報告印發正在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予以討論”。6月16日,在會議結束的前一天,毛發表講話,談了兩個問題,一是備戰,地方黨委要抓軍事;二是培養接班人。如何培養接班人,毛談了五條。“九評”根據毛的講話精神,形成文字嚴謹、結構完整的篇章(對照“文革”初期的傳抄稿,删去了許多重要的內容),收入《毛主席論教育革命》一書的節錄,經由毛本人審定,保留了若干重要段落,現引其中一節:
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的統一。五個指頭,四個指頭向一邊,大拇指向另一邊,這才捏得攏。
完全的純是沒有的,這個道理許多人沒有想通。不純才成其為自然界,成其為社會。完全的純就不成其為自然界,不成其為社會,不合乎辨證規律。不純是絕對的,純是相對的,這就是對立的統一。掃地,一天到晚掃二十四個鐘頭,還是有塵土。你們看,我們黨的歷史上哪年純過嗎?但是卻沒有把我們搞垮。帝國主義也好,我們黨裡冒出來的修正主義也好,都沒有把我們搞垮。解放以後出了高崗、饒漱石、彭德懷,搞垮了我們沒有?沒有。搞垮我們是不容易的,這是歷史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