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解讀美國英語新詞:Chimerica中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9 10:55:59  


 
  再說說美國。美國人對待市場經濟的虔誠,就像當年中國人相信計劃經濟一樣。記得里根總統說過:The most terrifying wor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re: I'm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I'm here to help(世界上最恐怖的英語句子就是:我是政府官員,我幫你們來了)。在中國人遇事“找市長”的時候,美國人只知道“找市場”,用“看不見的手”來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然而,令美國人始料未及的是,就是這只“看不見的手”驅動了欲望的杠杆,竟然在美國攪起了經濟大地震,並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金融海嘯。

  現在輪到美國朋友們反思曾經讓中國人困惑的計劃與市場的問題了。我在不久前的一篇博文中引用過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的話,這位以《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而著名的作家不再樂觀地認為世界是平的,因為這個世界實際上是“又熱、又平、又擠”(hot, flat and crowded)。

  弗里德曼甚至突發奇想,說他幻想美國能變成中國,just one day, one little day(就一天,短短一天),在這一天美國要幹什麼呢?弗里德曼說有了這樣一天美國的政令就可以走出白宮,在全國頒布和實施所有必要和有效的監管法規,讓市場走上正軌。然後,從第二天起,美國式的自由經濟就可以重振旗鼓再鑄新的輝煌了。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也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的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的一篇文章題目是:Let’s Get Fiscal,意指以政府財政支出的手段挽救經濟,他認為挽救經濟僅靠銀行的降息無濟於事,聯邦政府要有大的作為:“目前是從事某些重大基礎建設的良機,推動建設計劃吧!”

  這樣看來,在中國人接受了市場經濟不過是經濟成長的一種手段之後的若幹年後,美國人也終於認識到政府計劃也是經濟成長的一種手段,在崇尚平等的社會主義體制和追求效益的資本主義體制之間,其實是“把一塊泥,拈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關係。

  不過,美國人也擔心這個“中美國”的利益共同體不夠結實,發明了“中美國”這個詞的經濟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昨天在《華盛頓郵報》發表了Team 'Chimerica'的文章,提醒准總統奧巴馬:不要等到明年四月的G20峰會才行動,就職後第二天便趕快召開“中美國”的“G2峰會”吧!否則,中國便會在北京召開新的“G1峰會”了!(資料來源:東方文化西方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