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科院學者:網路民族主義吹響新號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5 11:21:04  


 
  三個發展階段

  應該看到,此次全球華人的同聲同氣絕非一夜之間如夢方醒,取得這三個“前所未有”是中國網路民族主義長期孕育和發展的結果,具有清晰的歷史繼承脈絡。網路民族主義5年來的演變歷程可以分成如下三個階段:

  2003年到2005年為第一個階段,這一時期的網路民族主義主要是針對國內外發生的一些傷害中國民族感情、影響或者可能影響中國民族利益的事件做出防衛性反應。這時期的網路民族主義外部指向性明顯,且幾乎所有誘發的刺激性事件都和日本有關,如日軍在華遺留化武、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京滬高鐵計劃等等。

  2005年到2007年為第二個階段,這一時期網路民族主義突破了傳統的防衛性思維,開始對崛起的中國進行文化上的重新定位。與傳統文化符號在中國社會大行其道同步,網路上也出現了大量確立中國文化標誌的嘗試,其中“漢服運動”頗具代表性,這種原本小眾的運動在2005年隨著“中國漢服網”等專門網站的成立,迅速傳播開來。雖然對其評價褒貶不一,但是他們試圖竭盡所能在全球化時代為中國確立文化坐標的嘗試卻是真誠的。

  2007年以來,網路民族主義進入了第三個階段,網民的目光開始落在中國以外的事情上,阿富汗的南韓人質、美國的橋梁倒塌等事件成為網民關注的焦點,並將這些發生在他者身上的事件折射到自身進行思考。

  從表面上看,奧運前夕,愛國情緒在網路內外的全球勃發源於西方媒體對西藏問題的肆意歪曲和反華勢力對奧運會的圖謀不軌,仍然具有“刺激-反應”模式的特徵。但實際上,2008年的大地春雷卻不是對網路民族主義第一個發展階段的簡單回歸。之前的三個階段為此次行動完成了思想整合,創造了技術條件,提供了組織平臺,這才有了這一次網路民族主義從虛擬空間到真實世界的昇華。

  在網路民族主義的演變過程中,惟一不變的是他們固有的強烈使命意識與責任意識。不管別人如何評價,網路民族主義始終認為自己對中國的命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其不變的精神內核。不論是對西方媒體顛倒黑白的“破”,還是對自身文化符號的“立”,都緊緊圍繞著這個核心。

  而且,經過5年時間的滌蕩,雖然依舊如初生之時一樣壯懷激烈,但熱血沸騰早已不復為網路民族主義的全部。和5年前比起來,網路民族主義信心更強、更加理性務實、更加講求方式方法。一個足以證明中國網路民族主義日臻成熟的明證是,不論是圍繞著“3·14”事件真相的網上辯論,還是保衛聖火安全的街頭集會,華夏兒女始終保持了高度克制,言行有理、有利、有節。網路民族主義在這次全球大行動中表露的拳拳報國熱忱當然令人振奮,行動過程所展現的成熟睿智更加令人欣慰。

  三大艱巨挑戰

  當然,中國網路民族主義還只是個剛剛走出懵懂的少年,處於成長期,伴隨著青春期特有的躁動不安,也面臨著許多艱巨的挑戰。首先,中國民族主義——不論網上還是網外——仍“破”多“立”少,能夠對外部世界的惡意發動反擊,但還沒有為全民族提供價值基礎;其次,中國民族主義的聲音仍然微弱,在與西方話語霸權的博弈中仍舊處於下風,西方媒體在一輪謊言被戳穿後迅速轉移戰場炮製出新的謊言而不擔心繼續丟醜,就是國際話語平臺依舊不對等的證據之一;再次,中國網路民族主義的整合程度仍然不高,泥沙俱下良莠不齊的局面依舊存在,“殺光”“滅絕”之類的噪音時有所聞。

  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否定網路民族主義,網路民族主義存在的種種問題是與其終極關懷對象——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相吻合的。正處於戰略機遇期的中國需要以百年來從未有過的視角重新認識世界,中國對自身的定位、世界對中國的認識以及中國與世界的關係都處於不斷調整與磨合過程中,中國在世界確立自己的新坐標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種前所未有的歷史變革面前,網路民族主義,以及任何一種社會思潮,其完成揚棄、發育成熟都同樣不可能一蹴而就。當然,被時間雕琢得更加八面玲瓏,期待成為沙龍中精緻圓潤的裝飾品,從來也不是網路民族主義的歸宿。(來源:國際先驅導報/作者:葉海林--中國社科院亞太所學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