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獨聯體驚訝中國巨變 以為中國人還留着辮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28 09:47:51  


獨聯體國家的民眾對中國缺乏了解,有些人對中國的印象還出現極端。在俄羅斯,有人認為中國強大起來後“遲早要拿回俄羅斯遠東的領土”。圖為俄文《中國》月刊,一本深受獨聯體國家百姓歡迎的月刊。
  “貧窮”中國竟然出現大量億萬富翁!烏克蘭《基輔報》在報道中表現出來的驚訝也讓中國人感到驚訝。在獨聯體國家,《環球時報》記者時常會遭遇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比如,中國人是不是在屋頂上種莊稼?中國人是不是還留著辮子?顯然,雖地理位置相鄰,但獨聯體國家的不少人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前。當現代中國的發展圖景突然擺在他們面前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吃驚。

  “中國人靠搭人梯進入太空”

  烏克蘭《基輔報》在11月14日的報道中,還提到了幾個有關中國貧窮的笑話:在一個發電站里,數百萬個中國人趴在橡膠木地板上,穿著絲綢睡衣進行摩擦發電。還有一個,就是中國人是靠人踩著人才爬到太空軌道的。文章寫道,“中國給烏克蘭的印象就是貧窮,生活普遍落後。但是,現在這個被稱為‘天朝’的國家居然也出現了億萬富翁,其數量還超過了阿聯酋和俄羅斯。”報道稱,中國億萬富翁的出現讓人們對“貧窮亞洲人” 的輕蔑態度有所改觀。報道同時說,中國億萬富翁身後還隱藏著億萬月收入少于100美元的人。該報記者還引用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女留學生的話說,她父母為了給她攢學費,每頓飯就是喝些粥,並且不買新衣服。

  《基輔報》在報道中國時表現出來的無知,記者在獨聯體其他國家也曾遭遇過。在獨聯體國家,記者遭遇最多的尷尬就是被誤認為是韓國人或者日本人。因為當地人大多認為,穿的比較體面的黑頭發黃皮膚的亞洲人不是韓國人就是日本人。在哈薩克斯坦,一名中國朋友告訴記者,當地人曾很認真地問他,中國是不是房屋頂上都要種上莊稼,言外之意,中國人多、地少、相對貧困。莫斯科大學的宗教學教授謝苗諾夫對中國的認識似乎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對記者說:“中國有很多的自行車,人們還有著狂熱的革命熱情。”這個印象來自于他從一張老照片上看來的信息。除了北京,謝苗諾夫能說出的中國城市屈指可數,教研室中唯一能翻出的和中國相關的資料,是一盤上世紀80年代末天津電視台錄制的戲曲《西遊記》的錄像帶。

  記者了解到,2006年白俄羅斯一個機械代表團訪問中國,以為中國包括機械工業在內的工業水平尚很低下,能夠簽訂一大批出口機械產品的協議。不料在中國參觀了高技術企業和公司後,看到機械設備比白俄羅斯的更先進,沒簽一個協議就回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近兩年來,獨聯體國家的民眾對中國的印象還出現了另一個極端。在白俄羅斯,一些人知道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國力提高,黃金外匯儲備巨大,但不了解中國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還有不少貧困人口,國民收入按人口平均還低于白俄羅斯,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還很嚴重。因此,他們在經濟合作中對中國的期望值過高,“獅子大開口”,希望中國的大量投資和貸款滾滾而來,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不理解、不滿意,甚至誤解。在俄羅斯,還有不少人認為中國強大起來後“遲早要拿回俄羅斯遠東的領土”。迄今,獨聯體國家的媒體和人們在談論對中國某一事物不好理解時,最喜歡引用的話還是:“東方的事情很微妙。”在他們看來,歷史悠久、人口眾多、民族復雜、文明不同、國民性格特點差異較大的中國仍然具有某種神秘性和特殊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