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克文與妻子在昆士蘭州首府布里斯班投票。(新華社圖片) |
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根據最新統計結果,澳大利亞反對黨工黨擊敗執政聯盟,取得聯邦大選勝利。根據部分選區的初步統計結果,工黨在眾議院150個席位中贏得了超過79席,成為新一屆議會多數黨。目前其他選區的計票工作還在進行中。預計工黨的席位還將增加。
根據澳大利亞法律,贏得眾議院多數席位的政黨將組成內閣,該政黨領導人將出任政府總理。
陸克文於1957年出生於南昆士蘭州的一個貧困家庭。11歲時,陸克文的父親在車禍中去世,留下母親一個人撫養四個孩子。
為了養家糊口,陸克文不得不隨母親輾轉奔波。陸克文回憶說,有一次母親忙著找地方落腳,他自己不知不覺在車上進入夢鄉。
這段困頓的經歷給陸克文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他1998年首次在聯邦議會發表演講時說:“和成千上萬的母親一樣,我母親不得不依靠微薄的慈善機構施舍養活一家人。這讓我想到,應該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保護弱者。”
童年的不幸激發陸克文努力學習。1976年,陸克文進入國立澳大利亞大學學習,並以優異成績畢業。陸克文畢業後進入澳大利亞外交部門工作,先後被派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中國北京工作。
1998年,陸克文當選工黨眾議員,隨後擔任工黨外交事務發言人,開始在政壇嶄露頭角。2006年12月,陸克文當選工黨主席。
陸克文的一大競選亮點是注重環保。他承諾,當選後將簽署《京都議定書》,為控制全球變暖做出貢獻。他還表示要從伊拉克撤軍,改變霍華德追隨美國的做法。
陸克文競選的另一大亮點是,能講流利的漢語普通話。1976年,陸克文進入國立澳大利亞大學學習,主修漢語和中國歷史。進入澳大利亞外交部之後,於80年代中後期在澳大利亞駐中國大使館工作,這段經歷使他能夠親歷中國,考察和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澳關系的日益密切,為陸克文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今年9月6日,在澳大利亞歡迎胡錦濤主席的宴會上,他就抓準機會大秀中文,搶盡了現任總理霍華德的風頭。
據悉,除了一個兒子在復旦大學讀書外,陸克文還有一個澳洲華人女婿。
自從陸克文去年12月份擔任工黨領袖來,工黨在約100次民調中持續領先執政聯盟。23日,大選前最後民意調查結果均顯示工黨支持率超過一半:尼爾森的民調顯示,工黨支持率為57%;摩根的民調顯示,工黨支持率為54.5%;銀河的民調顯示,工黨支持率為52%。對此,陸克文持謹慎態度,認為24日的選舉結果將會非常接近。
同時,陸克文抨擊霍華德和執政聯盟跟不上時代發展,指出“澳大利亞渴望新的領導和方向”。
陸克文說,澳大利亞經濟繁榮,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強勁的礦產資源出口,不能完全歸功於執政聯盟。同時,許多工薪階層沒有從經濟繁榮中獲取實際利益。
陸克文說:“霍華德四處宣稱,經濟發展良好。但同時,工薪階層在問,如果經濟真的如此繁榮,為什麼我們感覺生活依舊如此艱難?”
為了消除選民對經濟政策改變的擔心,工黨在主要經濟政策方面與執政聯盟縮小差別。執政聯盟甚至指責工黨採取“模仿主義”
陸克文還承諾,如果自己當選總理,將實施“教育革命”,促進國際互聯網在校園內的普及,還要改革勞工法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