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從牙膏海外受阻看“中國食品安全威脅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2 09:58:27  


  中評社廣州6月22日電/近日,中國二甘醇牙膏風波迭起。自6月初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發出中國毒牙膏警示起,新加坡衛生署和香港海關也相繼對市民發出警示,要求停用中國產的含過量二甘醇的牙膏。

  該事件仍在不斷擴大。日本新瀉縣6月19日宣佈,他們從中國生產的名為“瑞穂(MIZUHO)牙膏QX”的一次性牙膏中檢測出了有害物質二甘醇。

  值得注意的是,牙膏風波絕非偶然。早在今年3月,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大量寵物食品被召回。4月,更有137種中國出口食品因為違反相關的標準而被拒絕入境。理由是含有過量有毒物質和不安全的染料。對此,美國媒體普遍報道——中國是違反美國相關食品安全規定最嚴重的國家。於是新一輪“中國食品恐慌”在美國發源,借著西方媒體“煽風點火”,從美洲一路東進,沿著新西蘭、澳大利亞一直“吹”到了東南亞各國。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由於牙膏直接接觸口腔黏膜,美國、歐盟等國家將牙膏劃入與人體健康相關的化妝品門類,由國家食品和藥品管理局進行監管。而中國則一直將牙膏劃分為日用品。因此有專家表示:這是日用品貿易爭端的信號,更是西方鼓吹“中國食品安全威脅論”的繼續升溫。

  面對不斷蔓延的安全風波,國內食品、日用品出口企業齊聲喊冤。被捲入這次牙膏風波的“田七牙膏”生產商——廣西奧奇麗公司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中國食品安全”背後其實是一場貿易戰。

  與此同時,6月14日,美加淨牙膏的生產商——上海白貓股份發表公告稱,“我公司出口業務占公司業務總量份額較大,此次境外對二甘醇事件的報道對公司出口業務有一定影響。”白貓股份的遭遇並不只是個案。上海出口企業協會表示,最近的安全問題頻發對食品出口企業整體肯定會有影響。

  另據商務部的調查,中國90%的農業及食品出口企業都會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每年損失約90億美元。目前,中國農產品和食品行業已成為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最多的產業。

  面對來勢兇猛的“中國食品安全威脅論”,食品安全攻防戰不僅僅是國家間的貿易對話,也是行業發展必須面對的挑戰。

  食品出口壁壘重重

  對於此次的牙膏風波,多方均解釋為各國及地區執行不同標準所致。然而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徐海甯教授卻認為:不該僅歸咎於“標準不同”。雖然由於地區執行標準不同,中國企業生產含二甘醇的牙膏並不違法。但卻不能因此而忽視中國一些行業標準偏低、存在安全隱患的客觀事實。“不僅是牙膏標準,我們許多產品的安全標準都該提高。平心而論,相比許多發達國家,我們許多食品、生活用品的標準太低了。由於與國外產品標準的水平差異而導致的風波,已不是一兩次”。

  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研究人員賀鴻昌近日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此次牙膏風波中國牙膏雖有被“誤殺”的嫌疑,但近年來國內食品及日用消費品安全事故頻發,也反映了中國在產品質量及安全監管體系存在的漏洞。

  國家質監總局局長李長江亦曾指出,標準總體水平偏低已經成為當前中國食品標準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有關部門如果不主動重視這個問題,行業危機就會不斷發生。

  雖然,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2006年中國進出口食品貿易增勢喜人。進出口食品貿易總額為407.89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了22.47%。其中共出口食品貨值271.2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20%。但在海關總署綜合統計司去年發佈的分析報告中,還是用到“硬傷”、“絆腳石”、“瓶頸”、“軟肋”等相當刺目的字眼來形容中國食品行業在出口問題上遭遇的困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