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要推進軍事創新 贏得戰場速度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7 12:24:43  


  新軍事變革改變了以往的戰爭規則:“大吃小”變成了“快吃慢”。推進機械化條件下的軍事訓練向資訊化條件下的軍事訓練轉變,必須關注速度問題。

  在新軍事變革的浪潮中,戰爭面貌已發生巨大變化。通俗地講,以往戰爭的制勝法則,是“多勝少”、“大吃小”。就是說,投入作戰力量的數量、規模,對於贏得戰爭具有重要意義,集中兵力成了制勝的不二法門。

  資訊化戰爭出現了“發現即摧毀,首戰即決戰”的特點,制勝法則變成了“快吃慢”,作戰速度與節奏,對作戰行動影響極大。在資訊化條件下,戰場透明度提高,最好的生存辦法不是躲與藏,而是快速機動。就是說,速度、時間和反應能力,代表著生存能力。因此,爭速度成了未來戰場上的一個關鍵問題。

  速度問題,不只是個行動快慢的問題,還包含著資訊的獲取、傳遞、處理和決策速度。隨著新軍事變革的快速推進,資訊的價值越來越高。對抗雙方,誰能早發現,誰就掌握了主動權;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識別出最有用的資訊,並能變資訊優勢為決策優勢,誰就贏得了先機之利。

  對於後起國家的資訊化條件下的軍事訓練,應當認真研究如何在整體的資訊劣勢中,創造出局部的資訊優勢;如何減少決策程式、改革決策方法,形成快速決策。

  有人說,資訊優勢取決於制資訊權,這是戰略層面的事,部隊官兵難有作為。其實不然,重要的是轉變觀念,激發大家的創新意識。如在訓練實踐中,我們就強調瞄準未來戰場,一方面開展謀略訓練,使大家學會“播撒戰場迷霧”,減弱敵人的資訊優勢;另一方面不斷創新改進指揮決策系統,決策的速度和時效性大大提高。這說明,資訊化戰爭本質上是知識戰、智慧戰,獲取決策優勢不只是需要技術,更需要智慧。

  與創造決策優勢緊密相關的是指揮方式的變革。在新軍事變革中,首先淘汰的就是過去那種指揮遞階長、指揮跨度小的“樹狀”指揮體系,取而代之的將是層次簡明、機構精幹、關係順暢的“扁平化網狀”指揮體系,並由此產生出“分散式指揮”方式,在軍事訓練的劃時代轉變中,應當積極探索新的指揮體系建設和指揮方式變革。

  為實現戰場上的“快吃慢”,還必創新戰法。機械化戰爭突出程式化,缺少靈活性。資訊化戰爭是減少程式,提高靈活性。有靈活性才有應變能力,才有快速反應能力。這是資訊時代戰法改革的方向,也是軍事訓練劃時代轉變的重要內容。

  一體化聯合作戰不是個固定的模式,而是以資訊網路為支撐、依不同作戰任務可以靈活變通的作戰思想,如果我們不能這樣去認識,一體化聯合作戰就不可能走出機械化戰爭時那種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的模式。

  阿富汗戰爭中,美軍特種部隊士兵騎著毛驢為精確打擊系統指示目標,被拉姆斯菲爾德稱之為21世紀最典型的一體化聯合作戰;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實施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聯合作戰。因為作戰任務不同、作戰環境不同、作戰物件不同,戰術戰法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創新戰法與創新作戰編組是統一的,新戰法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作戰編組來實施。與機械化戰爭中的作戰編組不同,資訊時代的一體化聯合作戰,採取的是模組化編組、積木式組合,具有更多的靈活性。

  總之,推進軍事訓練的劃時代轉變,應當圍繞“快吃慢”這一主線,從軍事創新著手,改革戰法訓法,改革作戰編組,改革指揮決策方式,從訓練場走出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之路。(來源: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