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智庫不耐煩:別老拿貿易順差說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9 08:37:59  


中國的外匯儲備多,那是由兩部分來源造成的。一是外貿有順差,二是外來的投資多,這兩者間又有著相互聯繫。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此間環球時報刊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的文章表示,最近一些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強勁,貿易進出口的增長更快。但是,中國的出口與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引起了一些發達國家的擔心。 

  誰從貿易中獲益最大? 

  中國的貿易順差真那麼成問題嗎?最近,我們在與歐美經濟學家及戰略問題研究人員的對話中,中國的外貿順差往往是最大的話題,而且中國往往是受指責的物件。於是,筆者便向他們提出質疑,西方古典經濟學家們從一開始就論證了國際貿易的好處,而且獲得利益最大的是進口方,而不是出口方。這條定理今天不適用了嗎? 

  其實,亞當•斯密、穆勒、李嘉圖等著名的經濟學家都論證過,國際貿易的好處在於許多國家可以通過進口得到稀缺的物品。如果沒有國際貿易,這些國家若要獲得這些產品,不是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就是根本得不到。之所以還需要出口,是因為如果不出口就換不回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購買稀缺物品的貨幣。因此,古典經濟學認為,出口是為了滿足進口的需要。 

  今天,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發行的貨幣就是硬通貨,就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買東西。這些國家不需要靠出口換回購買力,只需要發行貨幣就可以買到廉價的中國產品,這不是“天上掉餡餅”嗎?中國的廉價產品出口到這些發達國家市場後,幫助這些國家遏制了通貨膨脹。中國的外匯盈餘轉成外匯儲備後,又要去購買這些發達國家的債券。這些國家因為通貨膨脹低,可以實行低利率政策,中國購買它們的債券利率也很低,等於為它們提供了廉價的貸款。它們拿到了這麼多好處還要抱怨中國的出口,這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嗎? 

  中國沒必要搞“重商主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