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淺議“落花生精神”在兩岸交流中現實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21-08-04 12:05:49


  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作者 餘桐軒)今天是紀念台灣籍著名作家許地山先生逝世80周年的日子,許地山先生1894年2月3日出生在台灣台南一個愛國的書香門第,他父親許南英是清光緒年間的進士,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曾任台灣團練局統領,投身“抗日保台”的戰鬥,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許地山先生自小深受父親的影響,很早便確立了獻身社會、報忠祖國的志向。
  
  1917年許地山先生進入北京燕京大學讀書,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義無反顧地投入遊行示威的行列,參加“火燒趙家樓”的義舉,同年11月,與瞿秋白、鄭振鐸等創辦了青年刊物《新社會》,高舉反帝反封建旗幟,宣傳科學和民主。1921年1月4日,許地山先生與茅盾、葉聖陶等12人發起成立了我國第一個新文學社,他ﻩ努力宣傳“為人生”的文學主張,熱心組織新文學活動,並以自己別具一格的小說、散文顯ﻩ示新文學運動的實績。1922年他創作的散文小品《落花生》,通過對落花生品格的讚美,闡述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做人要平凡、樸實,對人民有用,於社會有益,而不應當只慕虛榮、專求聞達。從此,他便以“落華生”為筆名,他的《落花生》編入小學教材後,一直在海峽兩岸產生廣泛的影響,“落花生精神”成為海內外中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態度。

  台灣是許地山的故鄉,三歲就離開台灣的許地山,但他像一顆蒲公英的種子,無論飛得多遠,都不會忘記生他養他的土地,因為他的根在台灣。故鄉的山山水水常常縈回在他的夢中。他一直懷有這樣的願望:哪一天一定親自回到寶島看看!
1933秋天,許地山先生攜夫人周俟鬆終於踏上了故土。一種難以抑制的激動使他熱淚盈眶。從被迫“走日本反”(按當地叫法)至今,已經整整38個年頭了,這在短暫的人生道路上,卻是一個多麼漫長的旅程啊!而此時的故鄉還呻吟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回到故鄉,他最不能忘記的是碧波蕩漾的日月潭和魏巍秀麗的阿里山,在阿里山神木車站,他們久久留連在三 千年紅檜木下,默默祈禱,期盼著台灣早日回到祖國懷抱的那一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