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趙本山令人跌眼鏡 春晚為何質疑聲不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06 00:09:06  


  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東方網刊載作者吳為忠的文章指出,春晚已經落下了帷幕,圍繞春晚的議論還在繼續,成為節日里走情訪友中的一個話題,對於今年春晚的基本評價,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兔年春晚似乎是最近幾年較差的一屆,尤其是作為最受觀眾期待的小品王趙本山率領其弟子小沈陽、王小利和李莉表演的小品《同桌的你》令觀眾大跌眼鏡。

  最近,在新華網上看到一篇評論,題目是《春晚如何達到“悅志悅神”境界》,看完春晚議春晚,針對這一獨特的文化現象,發表了觀點。其實,文章提到的“悅志悅神”,用一句官方語言表達,就是“寓教於樂”和“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三性統一。這也使我想到2009年春晚總導演郎昆在《解放文化論壇》上發表了《春晚對於我們的文化意義》的演講。郎昆把春晚的文化定位歸納為“國家特征”、“民俗特征”、“創新特征”、“歡樂特征”四個特點。他強調,春晚不是簡單的聯歡晚會,它不是《同一首歌》,也不是《歡樂中國行》,而是國家在一個重要的時刻向它的國民,以及海外華人華僑和關心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的一個展示,所以它的國家文化意識形態特征非常明顯。

  筆者曾經就春晚寫過一篇《春晚需要儀式感》的評論,文章指出:“在美學理論中有‘儀式性效應’一說。一台春晚能否觸摸到集體深層心理,是獲得廣泛社會感應的重要標尺。春晚散發出來的強大的現場感應力,宛如加入一個除舊迎春的集體儀式。春晚正是迎合了人們的這種審美心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和我們的春晚一個樣,也有一個“儀式感”。喜慶的金色大廳置滿了鮮花,盛裝出席的觀眾面對再熟悉不過的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演奏,唯一不同的是年年翻新的曲目和來自世界著名樂團的指揮。但有兩首曲子是必定要演奏的,那就是《拉德茨基圓舞曲》和《藍色多瑙河》,人家的新年音樂會的歷史遠遠要比我們悠久,不僅本國的人民沒有審美疲勞,連外國的觀眾也沒有這種感覺,都把聆聽這台新年音樂會,當作除舊迎新的一個儀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