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中緬情意深 “胞波”譜新篇
http://www.CRNTT.com   2020-01-19 00:01:05


  中評社香港1月19日(評論員 陳鴻斌)應緬甸總統溫敏邀請,習近平主席於1月17—18日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訪,也是中國國家主席時隔19年後再度往訪,今年又恰逢中緬建交70周年,此訪對中緬關係發展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大特殊意義。

  緬甸是中國的友好鄰邦。當前兩國政治上高度互信,經濟上深度合作,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密切配合,“胞波”情誼歷久彌新,民間往來高位運行。建交70年來尤其是2011年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來,中緬關係在互尊、互信、互助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樹立了大小國家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的典範。

  緬甸是非社會主義國家中最早同新中國建交的。兩國邊民自古以來就結成了親如手足的“胞波”關係。“胞波”是緬語,即“同胞兄弟”和“親戚”之意。緬甸人民習慣用這一表述稱呼中國人民,以示親切。

  中緬兩國是近鄰,有著2186公里的漫長邊界。新中國成立後,中緬歷史上存在的邊界問題因種種原因久懸未決。直到1954年緬甸總理訪華時,這個問題才開始擺到議事日程上來。當時兩國總理在會談公報中宣佈:“鑒於中緬兩國邊界尚未完全劃定,兩國總理認為有必要根據友好精神,在適當時機通過正常的外交途徑解決這一問題。”1956年,中國政府根據自己的和平睦鄰政策以及對中緬邊界問題的調查研究的結果,向緬甸提出了一攬子解決中緬邊界問題的原則性建議,得到了緬甸方面的積極回應,從而為中緬邊界問題的解決奠定了基礎。
  
  1960年1月,緬甸總理吳努應邀訪華,同周恩來總理簽訂了中緬邊界問題的協定,同時簽訂了《中緬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同年10月1日,正式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10月13日,簽訂了《中緬邊界議定書》,中緬邊界問題獲得圓滿解決。中國擁有14個鄰國,緬甸是首先與中國解決邊界問題的國家,這一範例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與其他國家解決邊界問題。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這本是一首寫男女愛情的詞,陳毅外長當年在《贈緬甸友人》裡對它進行了改造,化為“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注入新意的詞句,用來表達中緬兩國人民的情誼,非常貼切自然。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