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評: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意義重大
http://www.CRNTT.com   2019-12-20 00:02:10


  中評社香港12月20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12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將在成都舉行,李克強總理將與安倍首相和文在寅總統共同出席這一會議。今年是中日韓啟動合作20周年的年份,迄今為止三國合作已取得豐碩成果。這次會議將著眼未來10年,推動三國提升合作水平,促進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這對深化中日韓合作、促進亞太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中日韓三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地緣相近,文化相通,三國都使用漢字,韓國前總統朴槿惠中文說得相當不錯。此外三國人文相親,經濟互補性也很強。三國人口總和占全球20%,經濟總量占全球的25%、東亞的90%。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17年三國進出口總額占全球貿易量的近20%。

  自從舉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以來,三國合作機制逐漸擴大健全,經貿關係、人文交流、非傳統安全等各領域合作均有進展。去年冬奧會在韓國平昌舉行,明年夏季奧運會在東京舉行,2022年的冬奧會又在北京和張家口舉行,從這一側面就可清楚看出三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和作用。近年來,三國還成功舉辦了教育部長會議和體育部長會議,本月15日又在首爾舉行了衛生部長會議,全面加強了三國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探討三國相繼主辦奧運會及擴大體育交流議題,磋商如何加強新發再發傳染病防控,提高三國國民的健康水平,這些合作機制進一步豐富了三國合作內涵。

  上月底,中日韓三國副部級代表就自貿區問題在首爾舉行了第十六輪談判這一談判始於2012年11月,至今已超過7年。三方一致認為,建設中日韓自貿區符合三國的共同利益,特別是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嚴峻的背景下,應按照三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加快這一談判進程,全力打造一份全面、高質量、互惠且具有自身價值的自貿協定,進一步挖掘三國經貿合作潛力,為世界經濟增添新動能。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始於2008年。當年12月,中日韓領導人首次在東盟與中日韓(10+3)框架外於日本福岡舉行會議,決定建立面向未來、全方位合作的夥伴關係。三國還決定在保留10+3領導人會議期間會晤的同時,將三國領導人單獨舉行會議機制化,每年在三國輪流舉行。此後直到2012年,這一合作架構運行順利,會議每年如期舉行。

  眾所周知,2012年9月日本政府對中日兩國存在爭議的釣魚島實施了所謂“國有化”政策,此舉使中日關係迅速跌入邦交正常化以來的谷底。此後兩國領導人即便在國際會議場合也不再舉行會晤,繼續舉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條件當然不複存在了。直到2014年中日兩國通過外交談判,達成了4點“原則共識”,此後習近平主席才在北京APEC會議期間會晤了安倍首相,於是在2015年11月初在韓國首爾舉行了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並發表了會議聲明。

  但此後三國之間的關係發展仍遠遠談不上順利。不僅日本與韓國之間的慰安婦問題上的齟齬不斷發酵,兩國民眾感情對立加劇,中韓之間也因韓國部署“薩德”反導體系而使雙邊關係受到嚴重衝擊,中韓關係急轉直下。於是,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又出現了兩年半的空白期。

  去年5月,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終於又在東京舉行。此時,經過中日兩國領導人的共同努力,中日雙邊關係已開始改善,重新步入正常發展軌道。當時李克強總理在參加會議後還訪問了北海道,而安倍首相也確定在當年秋季訪華,以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40周年,中日領導人互訪就此得以恢復。而中韓關係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雙邊關係也已恢復正常。

  就在人們以為三國合作將一帆風順之際,孰料日韓之間卻風波再起,而且這次風波的“風力”之大,影響面之廣是遠遠出乎預料的。去年韓國高等法院判決日本相關企業對在殖民統治期間強征的韓國勞工做出賠償,韓國議長還提出要求日本天皇就此道歉,而日本卻堅決認為此事在1956年兩國建交之際已“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右翼輿論甚至要求與韓國斷交。於是,韓國扣押了新日鐵公司在韓國的資產。而日本出於報復目的,在今年7月對韓國實施三種重要半導體材料實施禁運,並將韓國移出貿易“白名單”。韓國則針鋒相對,除了向WTO狀告日本外,還表示將廢棄兩國之間的《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只是在美國的大力斡旋下,才在最後一刻使該協定得以起死回生。

  在此期間,日韓兩國領導人在國際會議別說舉行會談或會晤,連握手寒暄都很少。在今年6月大阪G20峰會期間,安倍作為東道主,只是勉強同與會的文在寅握手8秒鐘而已,而這是必不可少的歡迎儀式,不可省略。如此羞辱文在寅,自然激怒了韓國民眾的感情,於是,赴日韓國遊客直線下降,因乘客銳減而迫使日韓航線紛紛停飛,與此同時日本商品也遭到韓國消費者的廣泛抵制。在上月的曼谷東亞峰會期間,兩位領導人終於算是坐到一起了,但也就短短的11分鐘,而且是通過英語的雙重翻譯交換意見的,由此可見雙方都沒有做好會晤的準備。

  顯而易見,作為本次會議的東道主,顯然是因為中國做了大量工作,才使得這一會議在一年半以後得以再度舉行。中國這次提前兩周就宣布了本次會議舉行的時間和地點,而以往領導人的出訪等行程都只是提前幾天才公布,由此也可見中國政府對這一會議的高度重視。此前考慮到日韓雙邊關係的嚴峻現狀,很多人都對今年的這次會議能否如期舉行不報樂觀態度。如今,經過三方的共同努力,這一會議得以再度舉行,三國應該珍惜這一來之不易的成果。本月16日,日本與韓國就出口管理問題(實際上就是取消日本對韓出口制裁問題)舉行了3年半以來的首次司局長政策對話。在對話中雙方討論範圍廣泛,由此加深了相互理解。真誠希望安倍首相和文在寅總統在會議期間能舉行充滿誠意的會談,逐漸融化兩國之間的堅冰,驅除籠罩在雙邊關係上的陰霾。希望三國能以這次會議為契機,著眼大局,捐棄前嫌,全面推動三國之間的各項合作,使這一合作架構成為東亞合作的典範,為維護東北亞地區的繁榮與穩定作出各自的貢獻。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