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評:歐洲一體化還能走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20-05-13 00:01:42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2020年5月8日,歐洲法院發表公告,強調只有歐洲法院才有權裁定歐洲聯盟機構行為是否違反歐洲聯盟法律,歐洲聯盟成員國法院必須確保歐洲聯盟法律完全發揮法律效力,因為這是確保歐洲聯盟各成員在歐洲聯盟內部地位平等的唯一途徑。

  歐洲法院發出的公告旨在針對德國法院作出的判決。2020年5月5日德國憲法法院作出判決,認為歐洲中央銀行實施的公共債券購買計劃違反德國憲法,要求其在三個月內採取措施加以補救。

  這份判決針對2015年3月歐洲中央銀行啟動的“量化寬鬆”公共債券購買計劃,該計劃旨在強化歐洲聯盟宏觀調控作用。2018年12月,歐洲法院作出判決,認為歐洲中央銀行的這項決定符合歐洲聯盟法律。但是,2020年5月5日德國憲法法院的判決則認為,由於歐洲中央銀行制定的有關公共債券購買計劃,損害了德國政府財政權利,因此,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作出判決,要求歐洲中央銀行修改自己公共債券購買計劃。

  歐洲聯盟委員會主席2020年5月10日發表聲明,強調歐洲聯盟的法律優於成員國的法律,歐洲聯盟的法律解釋權歸歐洲法院。作為德國推薦的歐洲聯盟委員會主席,公開發表這樣的聲明,毫無疑問會在德國國內承受巨大的壓力。但是,歐洲聯盟委員會主席之所以發表這樣的聲明,就是擔心出現連鎖反應,如果歐洲聯盟其他國家的法院都做出類似判決,那麼歐洲聯盟在未來推行財政政策的時候將會步履維艱。

  但是,歐洲聯盟委員會主席的聲明以及歐洲法院作出的裁決,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歐洲一體化所面臨的困境。眾所周知,上個世紀70年代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為了擺脫對美元的依賴,歐洲國家開始尋求組建經濟聯合體,為歐洲經濟一體化打下堅實基礎。歐洲共同體的成立,宣布歐洲一體化進程到達制度層面,成為歐洲特別是西歐國家的普遍共識。

  推進經濟一體化過程中,歐共體成員希望協調政策立場,實現政治的一體化,歐洲聯盟應運而生。歐洲聯盟是歐共體國家政治決策機構,歐洲聯盟的組建標誌著歐洲國家希望建立一個跨越主權的聯合體,協調成員的財政稅收和金融貨幣政策。

  歐洲聯盟一些國家認為,應當擁有自己的貨幣,以便與美元抗衡。歐元出現之後,美國如鯁在喉,迅速要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南斯拉夫發動科索沃戰爭,以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奇清算少數民族,造成人道主義災難為理由,對南斯拉夫實施狂轟濫炸,從而導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摧毀。

  南斯拉夫解體之後,大量難民進入歐元區國家,歐元區國家的社會管理成本急劇上升,財政狀況急劇惡化,歐元持續走軟。美國在歐洲國家打擊歐元的陰謀得逞。

  由於歐元區國家放棄主權貨幣,因此,當經濟發展面臨困境的時候,各國只能依靠財政宏觀調控政策,解決國內的經濟問題。但是,按照加入歐元區的條約,歐元區國家不能實行大規模的財政赤字政策,財政赤字必須保持在3%以下,因此,出現經濟危機之後,歐元區國家政府很難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擺脫困境。

  當年希臘希望加入歐元區,但是,由於財政赤字居高不下,美國華爾街高盛集團承諾,希臘發行中長期債券,高盛集團全部承銷。可是等到希臘發行債券之後,美國高盛公司卻與德意志銀行簽署保險協議,其中明確規定,如果希臘加入歐元區之後五年內出現債務危機,德意志銀行需要向高盛集團支付巨額費用;如果希臘加入歐元區之後五年內沒有出現債務危機,那麼,高盛集團必須向德意志銀行支付巨額費用。德意志銀行的如意算盤是,希臘是歐元區國家,德國、法國不可能見死不救,因此,希臘不可能出現主權債務違約現象。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正如高盛集團所預測的那樣,五年後希臘出現了主權債務危機,高盛集團按照對賭協議獲得巨額收益。高盛集團之所以能了解希臘的財務狀況,是因為當初與希臘政府達成的協議中包含了有關信息披露的內容,希臘財政部必須定期向高盛集團提交財務狀況報告,高盛集團隨時可以調查希臘的財務狀況,因此,高盛集團對希臘的財務狀況了如指掌。高盛集團認為,希臘的高福利政策很難持續下去,五年之後必然會爆發主權債務違約現象。因此,高盛集團與德意志銀行簽署協議,從希臘債務危機中獲得風險收益。

  希臘案例充分說明,歐元區國家實行一體化的貨幣政策,同時限制財政政策,結果導致歐元區國家在應對經濟危機方面捉襟見肘,雖然一些歐元區國家面對經濟困難使出渾身解數,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財政稅收和金融貨幣調控手段,應對經濟危機非常困難。一些歐元區國家的政府希望能夠借助於華爾街投資銀行的資金擺脫困難,可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由於華爾街投資銀行採用期權交易,結果導致歐元區國家的債務危機更加嚴重。希臘雖然在中國的幫助下,暫時擺脫困難,實現經濟的恢復增長,但是,由於歐元區國家根本無法擺脫對美元的依賴,因此,何時再爆發金融危機人們不得而知。

  德國是歐洲一體化的發動機,德國在歐元區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雖然德國在各國面對新冠病毒,不得不採取強制封閉措施,從而導致經濟完全處於停滯狀態的情況下,經濟仍然保持穩定,但是,德國製造業在重大疫情期間仍然遭受重大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希望發揮財政宏觀調控作用,德國憲法法院認定歐洲聯盟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及公共債券政策不符合德國憲法,顯然是為德國政府採取相應的宏觀調控措施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但是,正如歐洲聯盟委員會主席所說的那樣,歐洲聯盟委員會堅持貨幣政策是歐洲聯盟的專屬權,而不是歐洲聯盟成員的專屬權,歐洲聯盟的法律優先於各成員國的法律,歐洲法院的判決對所有成員國的法院都有法律約束力,因此,歐洲聯盟委員會主席實際上已經通過發表聲明方式,宣布德國憲法法院作出的判決無效,德國政府要想依照德國憲法的判決,行使自己的貨幣和財政權,顯然不會得到歐洲法院的支持。

  現在的問題是,當市場無法發揮作用的時候,政府必須發揮作用的時候,歐元區政府才猛然發現,自己的貨幣政策權和財政一部分權力已經歸歐洲聯盟,歐洲聯盟的成員國沒有權力行使貨幣權,也沒有能力發行債券實行大規模的赤字財政政策。

  歐元區國家該何去何從呢。從歐元誕生的那一刻起,人們就發現,當世界經濟出現危機的時候,歐元區國家一定會爆發危機;當其他國家經濟走出低迷狀態,逐漸復甦的時候,歐元區一些國家仍然徘徊不前。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歐元區實現了貨幣政策和部分財政政策的一體化,可是,由於歐元區國家經濟水平相差極大,歐洲聯盟制定的財政稅收和金融貨幣政策未必適用於所有歐元區國家,一些歐元區國家希望獨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擺脫困境,可是,由於缺乏足夠的金融貨幣和財政稅收權,結果導致這些歐元區國家只能隨波逐流。

  經濟一體化是大勢所趨。在經濟一體化基礎之上,實現經濟政策的協調統一同樣重要。但現在的問題是,由於歐洲聯盟決策效率不高,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再加上歐洲聯盟不斷地擴張自己的版圖,歐洲聯盟內部各成員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因此,歐洲聯盟制定的財政稅收和金融貨幣政策未必適用於所有國家。當歐洲聯盟試圖調整經濟政策的時候,歐洲聯盟的一些成員國特別是歐元區一些成員國必然會出現經濟危機。歐洲聯盟在推進政治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如何協調立場,提高決策效率,充分照顧到各成員的利益,在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呢?

  當前歐洲聯盟面臨的最大敵人不是新冠病毒,而是來自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堅合眾國。美國總統特朗普希望歐洲聯盟四分五裂,因此,當英國舉行公民投票宣布脫離歐洲聯盟的時候,美國總統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興奮,公開聲稱要和英國簽訂一個史無前例的自由貿易區協定。英國與歐洲聯盟談判正在進行之中,是否讓英國享受歐洲聯盟成員同等的市場化待遇,是否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框架內給英國以特別的優惠,這是歐洲聯盟面對的問題。從歐洲聯盟角度來看,當然希望擴大自己的貿易夥伴,但是,由於歐洲聯盟內部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制定經濟政策方面,很難照顧到所有成員的利益。德國希望充分利用歐洲聯盟這個重要的平台,維護自己的市場,而法國則希望借助於歐洲聯盟這個重要政治舞台,鞏固法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由於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洲聯盟的發動機希望借助於歐洲聯盟獲取更多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因此,歐洲聯盟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阻礙經濟發展的規則。譬如,歐洲議會通過的通用數據條例,表面上看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則是阻礙電子商務企業在歐洲聯盟生根開花結果。歐洲聯盟之所以對電子商務企業保持警惕,是因為歐洲聯盟電子商務產業相對落後,面對美國乃至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競爭,歐洲聯盟企業根本沒有立足之地。歐洲議會通過的有關對電子商務企業徵收數字稅的規則,更是在國際社會掀起軒然大波。歐洲聯盟通過提高對電子商務企業徵收數字稅的標準,矛頭直接針對美國的巨型電子商務企業。美國總統已經簽署法案,要對歐洲聯盟實施報復性措施。但是,由於美國電子商務企業需要歐洲市場,儘管包括亞馬遜、臉書在內一些電子商務企業暫時從歐洲聯盟市場撤出,但是早晚有一天,他們會重新回到歐洲聯盟市場,因此,歐洲聯盟制定的法律究竟還能存在多久,歐洲聯盟貿易代表與美國政府官員的談判最終能達成怎樣的協議,人們不得而知。

  中國希望歐洲聯盟能在一體化發展方面行穩致遠。歐洲聯盟提出的歐亞一體化戰略,與中國提出亞歐大陸互聯互通戰略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中國希望實現亞歐大陸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建立亞歐大陸統一大市場。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的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就是要加強中國與西亞、中亞、東歐、西歐經濟合作,最終形成統一的大市場,在公路、鐵路、通信、電力、網絡互聯互通基礎之上,形成共同大市場。

  中國領導人高瞻遠矚,為中國與歐洲國家的合作特別是與歐元區國家的合作打下堅實基礎。現在中國與希臘等南部歐洲國家的合作順利推進,中國與塞爾維亞等國家的合作不斷深化,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力持續增加。中國憑借自己的地緣優勢,利用自己的工程建造能力,依靠自己龐大的消費市場,吸引歐洲國家的企業和投資者。中國願意和歐元區國家攜手並肩,克服困難。如果歐元區國家經濟出現暫時困難,中國將一如既往地幫助歐元區國家擺脫困境,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希望歐洲聯盟在協調政治經濟立場基礎之上,能夠制定更加長遠的規劃,中國希望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和歐洲法院之間的矛盾能夠在法律的框架內得到妥善解決。中國永遠是歐洲聯盟可信賴的合作夥伴。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