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評:脫歐會否導致英國解體?
http://www.CRNTT.com   2020-01-31 00:03:07


  中評社香港1月31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在英國上院1月22日通過“脫歐”協議並經女王批准後,歐洲理事會主席和歐盟委員會主席也分別於1月24日簽署了“脫歐”協議,歐洲議會昨天投票表決通過英國脫離歐洲聯盟協議,至此脫歐已完成主要程序,英國將在1月31日午夜與歐盟分手,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雙方展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這樣英國將於1月31日如期脫歐,從而結束從英國通過脫歐公決以來持續了3年多的紛紛擾擾。儘管在接下來的脫歐過渡期中雙方還會產生各種矛盾,但大致框架應該已經確定。

  不過,一關過了一關攔。今後,英國首相約翰遜顯然將會面對國內矛盾的明顯加劇,這些矛盾的焦點就是英國四大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問題,即英格蘭與這一“聯合王國”另外三個成員國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之間的關係如何理順的問題。

  英國的國名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除了北愛爾蘭不在英國本土外,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均位於不列顛本島,這明明是一個整體的島嶼,但國際社會卻一直將其稱為“英倫三島。”其實就不列顛島而言,那顯然並非三個島嶼,實際上是三個行政單位。英國在1801年吞並愛爾蘭之前,本土是由三個政權構成的,即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三個政權後來組成一個國家之後,才有了英倫三島之稱。其中威爾士和英格蘭的關係比較好,在1707年就合併了。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獨立性還是比較大的,蘇格蘭為此還舉行過獨立公投。

  英國之所以要脫歐,這可以從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關係史中找到答案。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始終是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1066年法國征服了不列顛島,建立了諾曼王朝,由此英國才與歐洲大陸形成了一定的關係,英國也由此才開始關注歐洲大陸。但即便如此,儘管歐洲大陸國家往往將歐洲視為一個整體,但由於英國歐洲大陸之間有一條英吉利海峽,所以英國人總是很自然地在歐洲強調自己的獨特性,並孤芳自賞這是“光榮獨立”。

  這從世界杯足球賽上沒有英國隊只有英格蘭隊等這一案例中也可以得到佐證。由於英國是現代足球鼻祖,早在19世紀以上四區域就已分別成立足協,因此在國際足聯成立時它們當然都是獨立的會員,所以在國際足聯舉辦的各項賽事中,英國都可以派出四支球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顯然幾乎占領了整個歐洲大陸,但由於那一灣淺淺的英吉利海峽,希特勒就是無法攻陷英國,所以丘吉爾也一直很自豪:英國是歐洲唯一未遭納粹鐵蹄蹂躪的“孤島,”戰後英國還拍過電影,凸顯這一非同尋常的經歷,也由此形成了英國人強調這一認同的“島國根性。”

  所以在歐盟的前身即“歐共體”於1967年成立時,6個創始成員國中並沒有英國,它是在1973年才加入的。但這一機構的很多規則都是由法國主導制定的,而德國始終是歐洲的頭號經濟大國,所以法國和德國顯然歐共體及此後歐盟的核心。由於始終無法在歐盟發揮主導作用,所以多年來英國一直與歐盟貌合神離。

  其實英國的國土面積非常有限,而且資源也極為有限。其面積還不到法國的一半,也小於德國和意大利,此外西班牙、瑞典、挪威和芬蘭等歐洲國家的面積均比英國大得多。英國之所以號稱“大不列顛”,只是一種歷史緣故而已。眾所周知,在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曾是全球頭號大國,其殖民地面積是本土的100多倍,因此昔日的大英帝國儼然成為“日不落帝國”,英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但英國的國力畢竟有限,它根本無力長期維持如此龐大的殖民地,所以早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其頭號大國的地位就被美國取代。及至二戰以後,隨著亞非拉各地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英國的殖民地急劇下降。如今雖然英聯邦的框架仍非常龐大,但其他成員國均為主權獨立的國家,英國的主權範圍僅限於英倫三島和北愛爾蘭而已。這也許並非是英國的衰落,而是英國回歸其正常的歷史地位。

  儘管英國已完全不可能再現昔日輝煌,但英國人的這一大國情結是無法簡單消失的。如今特朗普的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其版權應屬於已故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她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讓英國再次偉大”這一口號,並由此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確實曾在那時期的國際政治舞台上顯得風生水起。而如今的約翰遜首相之所以能如願以償,走馬上任,也正因為他充分利用了英國人的這一無法泯滅的情結,提出了“全球不列顛”這一誘人的口號。用約翰遜的說法是:英國是出於一種膽怯心理才加入其時的歐共體的。如今既然英國又出現了強勢的領導人,那就只有在脫歐後才能再度得以偉大。但這並非英國人所共同擁有的情結,而只是英格蘭人始終懷有的情結。

  因此雖然英國已通過全民公投通過了脫歐,但實際上當時支持脫歐的主要是英格蘭和威爾士,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居民大多希望留在歐盟。但由於英格蘭的人口占到全國的85%之多,所以即便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居民強烈反對脫歐也無濟於事。

  事實上,在上世紀90年代,英國曾同時在內部面臨兩大挑戰,即北愛爾蘭希望脫離英國與愛爾蘭合併,因為北愛爾蘭與英國是分離的,但卻與愛爾蘭山水相連,而且此前英國政府與北愛爾蘭之間的紛爭也曾持續了30年之久,此後通過簽署《貝爾法斯特協議》總算解決了這一問題,但蘇格蘭謀求獨立的呼聲卻與日俱增。2014年9月蘇格蘭曾舉行過獨立公投,雖未獲通過,但支持獨立的居民也多達45%。如今既然英國已開始正式脫歐,於是蘇格蘭要求再度舉行獨立公投,但這當然為約翰遜所拒絕。

  雖然無法再度舉行獨立公投,但蘇格蘭以及威爾士要求倫敦更多放權的呼聲卻此起彼伏,因此如今蘇格蘭自治政府已擁有相當的權限,蘇格蘭和威爾士的地方議會也分別擁有更大的立法權。英國之所以能與北愛爾蘭簽署和平協議以及蘇格蘭的自治權不斷擴大。實際上也是因為得到了歐盟的協助,這同時也意味著倫敦對其統治力的降低。
所以,在與歐盟簽署的脫歐協議中,約翰遜承諾將對北愛爾蘭實施不同政策。儘管約翰遜一口予以拒絕,但蘇格蘭要求再度舉行獨立公投
的呼聲仍與日俱增,堅定脫英派的勢力在蘇格蘭不斷壯大。英國實際上目前已處於憲政危機之中。

  在英國結束脫歐過渡期後,英國讓渡給歐盟的許多權限將得以回歸。但由於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自治權的不斷擴大,諸如農業、漁業和能源相關領域的權限,實際上並非回歸英國,而是回歸到蘇格蘭自治政府手中。今後蘇格蘭自治政府與唐寧街10號之間的權力之爭無疑將會日趨激烈。

  即便今後蘇格蘭仍留在英國,但各自治政府的權限無疑將進一步得以強化,此舉很可能導致英國國內緊張局面的加劇。實際上,通過目前的脫歐協議,蘇格蘭仍將在很大程度上留在歐盟之內。對約翰遜來說,這是不得已的事,因為別無選擇。必須快刀斬亂麻,否則勢必會夜長夢多。對約翰遜來說,只要能維持英倫三島這一整體,其他的就顧不上了。實際上此舉顯然會降低“聯合王國”的凝聚力。

  有一項針對英國保守黨成員進行的民調結果很能說明問題。63%和59%的該黨黨員表示可以接受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脫離英國。由此可見,並不希望維持“聯合王國”的群體已占到相當比重。因為在許多英格蘭人看來,蘇格蘭通過放權訴求,獲得了越來越大的預算盤子,會哭的孩子有奶喝,與其讓倫敦因此而背負的包袱日益沉重,不如讓其獨立。所以如今英格蘭人對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也是忿忿不平。

  綜上所述,英國脫歐實際上產生了兩個後果:一個是英國與歐盟關係的危機,另一個則是“聯合王國”內部的危機。脫歐會否導致英國的解題,目前顯然無法否認這一可能。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