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美國對華政策不是競爭而是破壞
http://www.CRNTT.com   2023-03-06 00:00:51


 
  事實證明,中國從來沒有在美國壓力下屈服。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面對美國的技術封鎖,中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科技創新走出困境。

  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已經向中國半導體企業“長江存儲”投資129億元人民幣,以幫助這家企業加快半導體產品研製步伐。由於選擇了正確的技術發展路線,產品擁有廣闊的應用市場,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注入資金之後,這家企業將繼續在半導體產業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正如一些消費者所指出的那樣,由於這家企業的存在,中國市場上的“移動硬盤”價格已經大幅度下跌。美國對中國實施的技術封鎖和高端芯片禁運政策,必然會導致中國投入更多的資金,研製屬於自己的產品。如果中國市場消費者可以相對低廉的價格,獲得半導體產品,那麼,美國及其戰略盟友要想向中國出口自己的半導體產品,恐怕非常困難。

  比爾·蓋茨作為著名企業家從商業邏輯的角度考慮問題,認為美國聯邦政府的對華政策注定會失敗。可是他不知道,美國聯邦政府對華政策不是競爭,而是破壞。美國聯邦政府不惜代價,就是要阻礙中國工業製造現代化進程。如果能夠破壞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阻止中國獲得高端芯片,或者拖延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步伐,美國會不惜一切代價。

  競爭和破壞的根本區別就在於,競爭強調各自比較優勢,在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而破壞遵從零和規則,強調你死我活。美國並非不瞭解自己芯片戰略將會帶來多大的危害,但是,美國認為依靠自己的霸權地位,完全可以把損害降到最低程度,或者由美國的戰略盟友承擔災難性的後果。

  美國國會通過芯片與現代化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採取措施,將世界主要芯片製造企業控制在美國的手中。美國聯邦政府軟硬兼施,要求韓國三星公司以及中國台灣芯片製造企業搬遷到美國。可是,等到美國三星公司和中國台灣芯片製造企業花費數百億美元在美國開設工廠的時候,美國聯邦政府公布具體的實施細則:一方面決定對這些在美國製造芯片的外國企業徵收“暴利稅”,明火執仗要求這些企業必須將利潤一部分上交美國聯邦政府;另一方面強迫工廠必須增加就業崗位,並且允許組建相應的工會,以確保當地工人的收入不斷增加。美國聯邦政府的實施細則,完全是出於政治考慮,對於韓國和中國台灣的芯片製造企業具有極大的破壞性。但是,由於木已成舟。韓國三星公司和中國台灣的台積電已經在美國設立工廠,面對美國聯邦政府的苛刻條件,他們不得不乖乖就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