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評:中國人口問題需要統籌從長計議
http://www.CRNTT.com   2023-01-19 00:04:52


網絡圖片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2023年1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2022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他表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為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人口出現負增長。

  對於此種情況,有些學者憂心忡忡。少數新聞媒體刻意渲染中國將失去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位置。這些新聞媒體認為根據聯合國數據,去年印度人口推算為141200萬人,已經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表示,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較為充沛,兩國應當用好人口紅利,實現各自發展振興,並為人類未來作出更大貢獻。

  在人口問題上存在太多似是而非的討論。首先,人口增長有自己的規律。雖然從人類發展歷史來看,發達國家的人口出生率遠遠低於發展中國家,但是,這是否意味著經濟發達和出生率之間正關聯存在關係,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各國的人口狀況和人口年齡結構不同,討論人口問題的時候,不能把現象當作本質,不能在探索人口發展規律的過程中,倒因為果。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口出生率相對較低,政府試圖通過大量移民,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但是現在看來,隨著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發達國家人口增長速度有可能會加快。歐洲一些國家大量移民之後,部分城市已經出現了人口快速增長的現象。在人口發展的問題上,不能無視人口增長的內在規律,得出許多錯誤的結論。

  其次,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問題。人多力量大。但是,許多亞非拉國家的人口增長速度相對較快,可是,經濟並沒有實現快速發展。究其原因就在於,人口增長需要大量的投入,而這些投入不僅會消耗國家的財政資源,而且更重要的是,會導致整個社會負擔增加。西方人口學者分析人口問題的時候,把人口簡單地等同於生產要素,甚至把人口直接作為勞動力看待,結果得出了許多似是而非的結論。

  人口問題不是生產要素問題,祗有進入生產階段,成為合格勞動力之後,才能成為生產要素的組成部分。人口增長速度快慢,與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並沒有正關聯關係。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大量使用,特別是隨著機器人廣泛普及,無論是在農業領域還是在製造業領域,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是增加,而是逐漸減少。在現代服務業領域,許多行業和服務環節,機器人已經取代勞動力。

  因此,討論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關係的時候,既要看到現實情況,同時又要著眼未來,從數字經濟發展的角度,正確認識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之間的關係,對人口的增長產生科學的認識。

  正如一些學者所指出的那樣,不要把人口的負增長看作是一個負面新聞,不能因為印度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對中國的人口問題憂心忡忡。正如我們所分析的那樣,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許多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是上升而是下降。分析人口問題的時候,不能把人口簡單等同於勞動力,當然更不能把勞動力這個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經濟增長直接掛鈎。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勞動創造價值,但是,在數字化時代,由於機器人的出現,勞動呈現出多元形態,物化的勞動同樣是創造價值的勞動。不能簡單地把人口的減少和經濟發展速度的下降等同起來。

  人口和勞動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要想成為合格的勞動力,還需要投入巨大的社會資源,包括教育、醫療、住房等社會保障資源。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發展中國家可能會因為投入不足,而導致人口增長與勞動力需求不相匹配。世界各國的投資者之所以投資發達國家和少數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是因為這些國家具有充足的勞動力,投資環境相對成熟。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一些人口增長相對較快的亞非拉國家之所以缺乏有效投資,是因為這些國家雖然擁有大量的人口,但是,並沒有轉化為勞動力,在發展的過程中,失去了吸引投資的機會。

  增強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當然需要足夠的勞動力,而要把人口變成勞動力,需要巨大的社會投入。在勞動力培養問題上必須從長計議,不能有任何短視行為。

  最後,人口增長與一個國家的人口政策有關,這一點無庸諱言。促進人口增長,必須多管齊下。第一,必須建立相對穩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讓人民安居樂業;第二,必須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讓人民衣食無憂;第三,必須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包括學校、醫院、住房,讓人民沒有後顧之憂;第四,必須具有一定的激勵機制,鼓勵青年在人口增長問題上作出更多的貢獻;第五,必須建立良好的人口文化,真正形成男女平等的價值觀念,爭取實現人口的平衡發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發達國家在人口增長的問題上所面臨的困境不在於缺乏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體系,而在於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個人欲望降低,整個社會處於動力不足的狀態。極少數西方國家之所以不斷地挑起事端,甚至通過發動戰爭激化矛盾,目的就是要改變整個國家的動力結構,試圖通過製造緊張局勢,調整人們特別是青年人的心態,從而使整個國家重新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

  不過,歷史的經驗教訓表明,“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凡是挑起衝突發動戰爭的國家,最終都必然會自取滅亡。中國在人口發展的問題上,必須選擇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一方面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增加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必須加大人口教育力度,提高人口素質,尊重人們的生育權利,把國家的人口政策變成每個公民自覺行動。因為祗有這樣,才能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早日實現。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