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評:中國太空技術開發利用走到世界前列
http://www.CRNTT.com   2022-09-02 00:03:37


  中評社北京9月2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8月26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升力式亞軌道運載重復使用飛行器”試驗圓滿成功。這標誌著中國在太空技術開發利用方面,走到世界的前列。

  太空技術開發利用,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地球資源的枯竭,發展太空經濟是人類的必然選擇。發展太空經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毫無疑問,製造運載工具是發展太空經濟的基礎和前提。如果沒有走向太空的交通系統,太空經濟也就成為無源之水。

  到目前為止,太空交通工具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垂直起飛,一次性使用;垂直起飛,垂直降落,重復使用;垂直起飛,水平降落,重復使用;水平起飛,水平降落,重復使用。許多國家掌握了垂直起飛、一次使用的技術。但是,由於這項技術成本相對較高,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重復使用技術。

  在重復使用技術開發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技術路線。美國國家航天局的航天飛機,採用的是垂直起飛、水平降落技術。但是,由於沒有解決關鍵的再入大氣層隔熱問題,被迫放棄相關計劃,改用俄羅斯的交通運輸工具,培訓自己的航天員。在美國政府支持之下,美國企業開發出垂直起飛、直至降落的技術,並且已經投入商業化應用。如今這家企業在國際太空交通市場上成為佼佼者,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這家企業作為合作夥伴,發射自己的人造衛星。

  中國作為航天大國,在太空運載技術開發利用方面,同樣面臨選擇。中國研發航天交通運載工具,究竟是選擇垂直起飛、垂直降落,還是選擇垂直起飛、水平降落的技術方案,人們不得而知。從新聞媒體披露的片斷信息來看,中國開發的交通運載工具,不同於美國航天局的航天飛機,而是一種全新的運載工具。中國最有可能選擇的技術方案是,垂直起飛、水平降落,並且利用中國科技人員的創新理論,妥善解決航天飛機重復使用風險問題。

  按照一些科學家的說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新聞通稿已經披露有關秘密。中國的航天器採用的是垂直起飛,在亞軌道釋放出中國研製的飛行器,垂直起飛的交通運輸工具完成工作任務之後,可以根據設計的程序,平穩地降落在航天飛機機場。從而達到重復利用的目的。

  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大幅度節約發射航天器的成本。眾所周知,過去航天器發射,往往採取接力運輸方式,第一節火箭完成任務之後返回大氣層燒毀。火箭的製造成本昂貴,如果能將火箭重復利用,將會大幅度節約發射成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就是要將返回大氣層的火箭水平降落,重復使用。按照一些專家的說法,中國選擇的技術路線,可以節約三分之一的火箭發射成本,中國在國際火箭發射市場上,將會擁有更大的競爭力。第二,火箭發射回收技術,既是一種發展太空經濟的技術,同時也是一種增強國家軍事實力的技術。從理論上來說,火箭發射技術和導彈發射技術並沒有本質的不同,如果靈活掌握火箭發射回收技術,那麼,中國在導彈發射方面,無疑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事實上,中國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已經突破傳統,研製出高超音速的洲際導彈。中國研製的洲際導彈可以實現高超音速飛行,也可以自由變軌,某些發達國家開發的所謂攔截技術系統,在中國的導彈面前變得毫無價值。

  鑒於中國的火箭發射系統“過於先進,不便展示”,到目前為止,新聞媒體報導只是根據專家的推測,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描繪出中國太空交通運載工具發展路徑和戰略藍圖。

  在太空交通運載工具發展領域,中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射的運載工具,充分說明中國選擇了正確的技術路線,並且在實踐中取得空前成功。只要中國堅持走科技創新的道路,充分發揮中國科技人員的聰明智慧,中國在太空交通運載工具開發領域一定會不斷創造奇跡。

  太空交通運載工具表面上看,似乎與人們的衣食住行相去甚遠。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總有一天人們會充分意識到,發展太空經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雖然到目前為止人們不知道地球的冷暖變化周期如何,無法預測地球動植物的命運,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地球作為宇宙中的一個物體,作為人類居住的家園,總有一天會衰老,因此,人類要繁衍不息,就必須尋找新的太空星球作為自己的栖息地。

  開發太空運載工具,一方面可以走出地球,充分利用太空資源;另一方面也為人類文明的延續找到合適的空間。如今人類已經登上月球,並且在火星部署觀測儀器。假如沒有便捷的交通運載工具,或者製造的太空交通工具造價昂貴,那麼,人類掙脫地球的夢想永遠無法實現。

  近些年來,中國致力於太空交通運載工具的開發利用,為太空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在許多關鍵技術領域實現了突破,在某些領域走到世界前列。但是,中國要想真正成為一個太空經濟強國,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必須把太空經濟發展列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開發太空資源。其次,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在一些關鍵技術和零部件生產製造方面,為市場主體提供參與的機會,從而使中國在航天運載工具的開發利用方面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最後,國際合作是發展太空經濟的必由之路。開展國際合作,既可以分擔航天飛行器開發成本,同時又可以充分利用各國的先進技術,加快航天飛行器研製的步伐。不過,由於世界正處在特殊困難時期,全球化面臨重重阻力。如何在某些西方航天大國的掣肘下開展國際合作,發展中國的太空經濟,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