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中國應加快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2-07-11 00:02:08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今天(7月11日)是中國第18個航海日,今年中國航海日活動主題是“引領航海綠色低碳智能新趨勢”。

  自然資源部此前發佈了《2021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21年中國主要海洋產業強勁恢復,發展潛力與韌性彰顯,海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萬億元,達90385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456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018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5634億元,分別占海洋生產總值的5.0%、33.4%和61.6%,海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2021年,中國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綠色、智能和深遠海養殖加速發展;海洋油氣業增加值平穩增長,海洋油氣產量繼續保持雙增長;海洋電力業、海水利用業和海洋生物醫藥業增勢持續擴大,海水淡化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化進程加快。

  在自主創新科技成果上,2021年,中國海洋高端裝備研發製造能力進一步提升,海上LNG產業鏈再添重器,國內首艘17.4萬立方米浮式液化天然氣儲存再氣化裝置順利交付;中國自主研發製造的抗颱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在廣東並網發電,國內首個“海上風電+儲能”海上風電場建設進入儲能交付期;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長山號”正在海試。體內植入用超純度海藻酸鈉完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登記備案,打破了國際壟斷,實現國產化生產。中國自主研發的首套淺水採油樹系統在渤海海試成功,結束了水下採油樹系統依賴進口的歷史;海底高壓主基站、海底光電復合纜等一批海洋經濟創新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擁有1.8萬公里漫長的海岸線,但海洋經濟的發展卻走過了非常艱難的歷程。眾所周知,從宋朝開始,中國曾長期實施“海禁政策”,禁止任何海上運輸和漁業,這一狀況直到近代才有所改變。1866年,清朝重臣左宗棠奏請朝廷允許在福州設立船政局,其後李鴻章興辦的江南製造局建造的船舶填補了中國海上運輸的空白。1904年南通的實業家張謇經請朝廷允許設立了漁業公司,這才出現了海洋經濟的主體,由此出現了中國海洋經濟的濫觴。1927年國民政府制定了發展海洋漁業的規劃,到1936年海洋漁業產量達到了100萬噸。與此同時,海洋運輸業也開始擁有一定規模。

  新中國成立以後,海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1964年國家海洋局應運而生,成為涉海事務的統一管理機構。改革開放以來,海洋經濟的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1980年全國海洋經濟規模達到了80億元,1990年猛增至480億元,2010年則增加到3.8萬億元,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斷提升。從2003年以來中國就一直是全球水產品生產和出口第一大國,而目前中國的海運量占全球的30%之多,2020年全國集裝箱吞吐量占全球1/3以上,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2021年超過英國躍居世界第一,2017年在全球首次成功開採可燃冰。從這些指標來看,中國正在以堅實的步伐向海洋強國邁進。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