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至關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22-06-25 00:01:40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6月21日在北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聽取了關於黃河保護法草案修改情況的彙報。草案二審稿增加了規定,強化地方主體責任,加強地方工作的統籌協調;進一步體現“四水四定”原則,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明確生態保護與修復的總體要求,強化有關具體措施;進一步完善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措施等。

  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濟南主持召開了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科學分析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形勢,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重大問題,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鬥。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其前提是確保黃河安瀾。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既哺育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同時又以頻繁的水患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有史以來,黃河便是“百年一改道、三年兩決堤”,像一條無羈的巨龍在黃淮海平原43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上橫衝直撞。水患所至,生靈塗炭,“人或為魚鱉”。黃河的災害成了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黃河甯、天下平”這一古代歌謠,道盡了黃河與國家安危的關係。 從1946年10月冀魯豫邊區人民政府成立治河委員會、冀魯豫黃河水利委員會開始,黃河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黃河兒女科學治黃70年,取得了黃河安瀾70年的巨大成就。黃河第一次按照人的意志而流動。這是一部震古鑠今的治黃史詩。

  黃河又有“懸河”之稱。所謂“懸河”是指黃河下游河道而言,當地又叫它“天上河”。黃河多年平均徑流量560多億立方米,只相當於長江年徑流量的1/20,而多年平均輸沙量卻高達16億噸,接近于長江多年平均輸沙量的4倍,因此成為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大的一條河流。如果把16億噸泥沙堆成高寬各1米的土堤,可繞地球赤道27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