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保障初級產品供應是重大戰略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2-03-28 00:01:00


  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在大宗商品進口量和進口額中,數量最大的,是鐵礦砂及其精礦,去年的進口量是11.24億噸,比上年略減3.9%。其次是原油,進口量高達51298萬噸,同比下降了5.2%,這是2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這並非中國對進口石油的需求見頂回落,而是由於去年國際市場上油價漲勢過於迅猛,中國不得不控制進口量。接下來煤炭和天然氣的進口量保持增加勢頭,而大豆的進口量也出現了3.8%的降幅。這也並非中國對大豆的需求掉頭向下了,而是國內多家油脂廠出現了虧損而不得不減少進口量。

  大宗產品上減少進口量,降低對外依存度,是中國所追求的目標,但上述三項大宗產品去年進口量的小幅下降,並非由於中國的相關政策奏效了,而是其他各種因素所造成的。這樣的下降局面很難持續,很可能今年就出現反彈。與此同時,更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上述三項大宗產品進口量出現下降的同時,進口額卻大幅上漲。鐵礦砂、原油和大豆的進口額漲幅分別達到39.6%、34.4%和26.1%。這就清楚表明,這三項大宗產品的價格去年均出現了明顯的上漲。

  由於中國這三項大宗產品的進口量極為巨大,中國為進口這些大宗產品,去年增加的支出達8358億元。此外,在進口量增加的煤炭和天然氣兩項中,進口量的增幅分別僅為6.6%和19.9%,但進口額的增幅卻分別高達64.1%和56.3%。也就是說,僅這5項大宗產品的進口,中國去年增加的支出就遠遠超過1萬億元。否則的話,去年中國的GDP就應該在115萬億元以上。唯有在被視為“卡脖子”的集成電路(即晶片)的進口上,進口額的增幅略低於進口量的增幅,分別為15.4%和16.9%。但即便如此,晶片的進口額仍在所有大宗產品的進口中一騎絕塵,幾乎等於鐵礦砂和原油的進口額之和!

  按理說,中國的上述初級產品進口量如此之大,在產品定價上應當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但遺憾的是,由於出口方吃准中國沒有選擇餘地,所以往往坐地起價,毫無商量餘地,由此推動中國的初級產品進口費用逐年水漲船高,有增無減。這一狀況近年難以改觀。

  當然,2021年不僅是中國成為大宗產品價格暴漲的受害者,全世界都是如此。由於疫情肆虐,造成許多國家生產停擺,全球大宗產品價格相繼出現暴漲勢頭,例如鐵礦石的漲幅就高達113%!原料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必然會傳導至下游的各類食品和消費品價格。以至去年1月的PPI還只有1.0%,10月就劇烈攀升至13.5%,全年也達到了8.1%的高位,這給大量中國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國家因此出台了一系列為企業紓困的措施,才取得了全年經濟增長8.1%的成績。今年由於俄烏衝突,導致油價暴漲至14年以來新高,連能源生產頭號大國美國也出現了方寸大亂的局面,而鎳價則出現翻番的飆升。如果此後沒有明顯的回落,則今年的大宗產品進口額還會繼續大幅上漲。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