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社評:中國依靠科技創新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http://www.CRNTT.com   2021-09-25 00:00:53


空分裝置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9月21日,中國國家領導人出席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向世界莊嚴宣布,中國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炭發電項目。

  這標誌著中國在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方面,說到做到。從2014年到2020年,中國計劃在境外建設煤炭發電項目超過1600億美元。現在中國已經宣布將其中的880億美元項目擱置或者取消。中國在印度、非洲國家建設的煤炭發電項目,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不再建設煤炭發電廠,中國企業損失巨大。

  即便如此,中國仍然作出決定,不再建設煤炭發電項目。這是因為煤炭發電在二氧化碳氣體排放中所占的比重超過四分之一。也就是說,使用煤炭發電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儘管各國都在探索煤炭發電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的技術,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項技術方案都有一定的弊端。

  正因為如此,中國決定,不再幫助其他國家建設煤炭發電項目。這樣的決定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有可能意味著發電成本提高,對中國企業來說,就意味著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

  近些年來,中國為了解決二氧化碳轉化問題,投入了巨額資金,中國西北地區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空分裝置”,用來分解當地的煤炭,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中國在煤炭清潔利用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國不僅可以從煤炭中提煉出各種礦物質,而且可以把煤炭轉化為油料。這對於中國煤炭的開發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當然,中國在煤炭開發利用方面巨大科研投入,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加以消化。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中國願意承受由此帶來的巨大成本。

  中國願意幫助其他國家,開發清潔能源。中國在非洲地區,建設大型光伏發電站和光熱發電站,並且幫助有條件的國家建設大型水電站,為這些國家提供清潔能源。中國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依靠自己的技術力量,帶動廣大發展中國家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從而為實現巴黎協定規定的各項目標作出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