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堅定而扎實地推動文化強國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1-07-04 00:02:45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全力推動文化事業發展的偉大實踐,充分證明了毛澤東的預言:“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

  新中國成立之前,舊中國風雨如晦,民不聊生,國家根本沒有可能去考慮文化發展的問題。中國這個幾千年詩書禮樂之邦的文化基礎極為薄弱:4.75億中國人中80%是文盲;全國只有700多家書店,每年出版圖書不到4000種;全國僅有55家公共圖書館、21家博物館;只有3家電影製片廠,460餘家電影院,而外國影片佔據了其中75%的市場份額。與羸弱的文化實力相比,更令人擔憂的是民族精神的衰弱和文化自信的缺乏,魯迅的《阿Q正傳》就對此做出了入木三分的深刻剖析。

  今天,中國的文化實力有了顯著的提升:中國如今是世界頭號出版大國,每年出版圖書超過50萬種,發行逾100億冊;目前中國還是世界第二電影大國,每年拍攝各類電影近千部,票房600多億元;截至2020年全國擁有5800多家博物館、近3200家公共圖書館和22.5萬家書店,每年參觀博物館的人次超過10億、借閱圖書近7億冊;眼下中國人每年觀看各類演出超過11億人次;當下中國99%的人口可以收看收聽電視廣播,所有行政村都建有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和文化活動室。

  2011年10月舉行的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專門討論了深入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問題,並通過了相關決議。全會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文化愈發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成為中國人民的熱切願望。必須抓住和用好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是建國以來中央全會首次專門討論文化問題,由此中國人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不斷提升。
  
  目前中國文化產業呈現出可喜的發展態勢。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7.0%,達86624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2.36%提高到2018年的4.30%,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不斷提高。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