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評:中國如何實現能源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0-04-03 00:00:57


  中評社北京4月3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近期國際石油價格下跌,接近甚至跌過許多國家石油開採成本。如果國際石油市場繼續動盪,那麼,國際石油市場將會出現資本兼並併重組的浪潮。

  對於此次國際石油價格下跌,一些專家認為,主要原因是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俄羅斯談判破裂,沙特阿拉伯採取報復性措施,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出售石油,從而引發國際石油價格大戰。蔓延全世界的重大疫情,給世界經濟未來發展蒙上陰影。石油市場需求不足,也是導致石油市場價格下跌的重要原因。

  不過,筆者認為,此次國際石油價格下跌標誌著能源革命即將到來。國際石油供需平衡被打破,世界能源格局有可能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國際石油價格逐漸接近石油生產成本,一些國家依靠科技創新增加石油產量,導致石油供需不平衡現象日益嚴重。

  由於供大於求,那些石油生產成本相對較高的國家,將面臨石油產業轉型的問題。眾所周知,美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美國為了維護美元霸權,把美元和石油牢牢地捆綁在一起,要求沙特阿拉伯等石油輸出國組織強迫進口國必須使用美元結算,美國利用石油控制了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能源市場。

  然而,近些年來,美國為了實現能源自給自足,投入巨額資金開採所謂的油頁岩,不斷地降低成本,並且利用油頁岩開採技術開採天然氣,為此不惜從中國購買小型壓力設備,從而導致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迅速上升。

  2020年2月29日,美國石油日產量超過1310萬桶,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產油大國。由於美國大量開採石油,結果導致世界石油市場供大於求現象越來越嚴重,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必然會下跌。

  對那些開採成本相對較高的國家而言,如果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下跌,那麼,就必須考慮是否關閉油田的問題。美國已經關閉數千口油井,逐步減少石油產量。因為如果石油供應量大幅度增加,而石油開採成本居高不下,早晚有一天,美國石油工業將遭受滅頂之災。

  石油輸出國組織之所以要求俄羅斯減少石油出口,目的是為了控制國際石油價格。俄羅斯認為,依靠目前的石油開採技術,如果每桶石油維持在25到30美元的水平,俄羅斯仍然可以出口石油。俄羅斯的如意算盤是,如果石油價格持續下跌,那麼,沙特阿拉伯可以降低石油開採成本,增加石油出口,可是,美國油頁岩技術邊際效用已經很低,根本無法繼續降低成本,與俄羅斯競爭。俄羅斯試圖頂住沙特阿拉伯的壓力,拒絕減少石油開採量。俄羅斯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迫使美國降低產量。

  不過現在看來,美國之所以要求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代表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談判,目的非常簡單,那就是迫使俄羅斯減少石油產量。如果俄羅斯頂著壓力繼續開採石油,那麼,沙特阿拉伯必然會大幅度降低石油出口的價格,搶占俄羅斯的市場。美國雖然會因此而遭受損失,但是,美國石油主要供應本國市場,因此,完全可以不考慮國際石油市場價格波動情況。由於俄羅斯對世界石油市場形勢判斷錯誤,結果導致沙特阿拉伯大幅度傾銷石油,俄羅斯在歐洲的市場被擠占,俄羅斯面臨尷尬的處境。

  如果沙特阿拉伯繼續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出口石油,那麼,歐洲國家一定會轉過頭來購買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俄羅斯的石油市場將會大幅度萎縮,這是俄羅斯所無法承受的。正因為如此,俄羅斯政府已經放出風聲,希望與石油輸出國組織重新談判,通過談判減少石油產量,確保石油價格穩定。

  其次,世界各國都在尋求新能源技術,爭取擺脫對石油天然氣的依賴。俄羅斯向歐洲出口石油,引起美國強烈不滿。美國總統已經多次向德國總理髮出警告,如果購買俄羅斯的石油,那麼,美國將會制裁德國。雖然德國政府拒絕美國的威脅,但是,德國不得不考慮與美國的關係問題,因為美國在德國擁有大量的軍事基地,德國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重要成員,如果美國通過其他途徑或者採用其他手段對德國採取制裁措施,那麼,德國有可能會得不償失。

  正因為如此,德國雖然口頭上表示繼續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可是很明顯,德國不願意在俄羅斯石油運輸管道建設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俄羅斯對外聲稱,即使其他國家退出石油管道建設,俄羅斯依靠自己的能力仍然可以修建通往德國的石油管道。如果沙特阿拉伯在歐洲市場上與俄羅斯競爭,那麼,俄羅斯有可能會丟掉傳統市場,這對於俄羅斯來說,是無法承受的巨大代價。

  近些年來,俄羅斯始終面向西方,希望從歐洲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對於開採西伯利亞的石油向中國、日本、韓國出口缺乏興趣。隨著歐洲市場競爭激烈,俄羅斯決定面向東方,修建西伯利亞運輸管道,向中國出口原油。不過,從中俄兩國談判的內容來看,俄羅斯提出了許多令人難以接受的條件。中國不僅要承擔修建石油管道的費用,而且每年要向俄羅斯支付高達數百億美元的預付款。換句話說,中國提供資金幫助俄羅斯開採石油,俄羅斯同意將開採的石油一部分賣給中國。對於中國來說,與俄羅斯簽訂石油協議,顯然處於被動的地位。

  部分學者估計,由於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下跌,中國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已經損失高達23000萬人民幣。如果客觀事實如此,那麼,中國購買俄羅斯石油越多,中國虧損也就越大。到目前為止,人們不知道中國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價格究竟是多少,如果國際石油價格下跌,中國必須按照雙方商定的協議計算價格購買俄羅斯的石油,中國很可能會蒙受更大損失。正如部分學者所指出的那樣,國際石油結算採用的是期貨價格,因此,即使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中國作為最大的消費國,很可能無法降低購買俄羅斯石油價格,因為按照計算公式,國際期貨價格具有一定的滯後性,中國有可能會因為購買俄羅斯的石油而損失慘重。

  中國積極尋求維護能源安全的有效措施。不僅在巴基斯坦修建瓜達爾港,將中東地區的原油通過管道直接運到中國的新疆地區,然後借助於中國新疆的運輸管道,將石油輸送到中國的東部地區,而且在緬甸修建港口,通過石油運輸管道,將石油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國的西南地區,然後再使用管道運往中國的東部地區。表面上看,中國縮短了石油運輸距離,但是正如一些經濟學者所指出的那樣,由於修建管道需要把大量的建設和維護費用,而運送石油的油輪越來越大,使用油輪運輸石油單位運輸價格越來越低,因此,修建石油運輸管道運輸石油,可能在安全方面面臨更大的風險。換句話說,如果使用大型油輪運輸石油,隨時可以更改路線,可是,如果投入巨資修建石油運輸管道,一旦石油運輸管道遭到破壞,那麼,後果難以估計。

  中國通過多方位購買石油,確保中國的石油供應不會受到威脅。可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無論是馬六甲海峽還是中國南海地區,都正在成為國際熱點衝突地區。中國石油運輸線隨時都可能被切斷。如果中國過度依賴進口石油天然氣,那麼,中國經濟有可能會受制於人。

  為了實現中國能源多樣化,中國充分利用自己西高東低的有利地形,修建大型的水電站,在長江上游和長江的支流修建水電站,充分利用水力發電解決中國電力不足的問題。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發電設備生產基地。中國在西北地區建設了世界上規模最大到光伏發電廠,通過建設“陸上三峽電站”,提高清潔電力在中國電力能源中的比重。不僅如此,中國還在海上修建風力發電廠,在中國一些偏僻山區修建大型風力發電廠。中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國的自然資源,改變中國的能源結構。

  中國大型發電企業包括三峽建設總公司,已經投資修建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大型電廠,目的就是要依靠自己資金優勢,改變中國的能源結構,增加清潔電力在中國電力結構中的比重。

  不過現在看來,中國清潔能源發展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一方面是因為政府在清潔能源發展過程中,缺乏戰略規劃,西部地區大型光伏發電廠發出的電力根本無法進入中國的中部地區和南部地區,雖然中國電力企業開發出世界上最先進的特高壓輸變電技術,可以實施電力的遠程運輸,可是,由於本位主義和地方主義作祟,中部一些地區寧可使用火力發電,也不願意使用西北地區的光伏發電。更重要的是,由於我國在光伏發電領域出現了市場主體與政府特殊博弈的現象,市場主體生產光伏發電設備不是為了市場競爭,而是為了獲得政府的財政補貼,因此,政府不得不減少並最終取消光伏發電領域的財政補貼政策,從而使中國在光伏發電領域出現了大起大落的現象。

  影響中國清潔能源的不僅僅是發電設備,還包括電力儲存技術。雖然近些年來,中國投入巨資尋找電力儲存技術,試圖通過研發新的裝備,解決電力儲存問題,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在電力儲存方面仍然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美國電動汽車生產企業之所以能在中國上海設立獨資工廠,並且向中國消費者出售電動汽車,根本原因就在於,美國電動汽車生產企業提高了電力儲存的密度,從而使電動汽車擁有更大的電力和更長的續航能力。中國在電力儲存方面仍然缺乏創新,現有的技術發展前景暗淡。中國既沒有像日本那樣,專心致志地開發氫氣能源,選擇走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同時也沒有像歐洲國家那樣,通過革新挖潛,提高電池的容量,從而使單位面積的儲存設備可以儲存更多的電力。中國在電力存儲方面仍然存在的嚴重不足。

  中國未來發展必須“動靜結合”。一方面中國必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下資源。從世界各國能源發展的前景來看,向地下開採,利用地熱資源,可以節省大量的費用,可以確保能源供應成本大幅度降低。

  由於地球核心具有無窮的熱量,因此,只要向地下開採,就可以使用地下熱資源,解決熱力供應問題。如果能把地下熱資源轉化為電力資源,那麼,不僅可以解決冬季采暖問題,而且可以利用地下熱資源,發展一系列的產業。

  非常遺憾的是,目前我國政府並不鼓勵開採地下熱資源。這是因為我國政府擔心大力開採地下熱資源之後,有可能會導致地面沉降,會出現人為災難,如果不高度重視地下熱資源的開採利用,那麼,中國在未來能源發展方面有可能會落後於其他國家。

  現在德國等一些歐洲國家已經開始大規模利用地下熱資源,在地下熱資源開採與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國應當鼓勵城市開採地下熱資源,並在此基礎之上形成新的產業鏈。如果能在開採地下熱資源過程中,解決地下熱資源使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那麼,我國許多城市冬季采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開採地下熱資源,既可以節省大量的能源運輸費用,同時又可以減少能源儲存成本,地下的熱資源直接開採出來,既可以用於冬季供暖,同時又可以用於發電,這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如果被白白地浪費,舍近求遠,購買中東和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那麼,中國的能源產業革命就會變成一句空話。

  正如人們所知道的那樣,當前圍繞石油天然氣開採利用已經形成了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如果開採地下熱資源,那麼,就必須繞開現有的既得利益集團,建設國家級的企業,有序開採城市的地下熱資源,並且形成新的產業。

  如果依靠現有的石油天然氣集團發展新的能源產業,那麼,最終必然會導致中國地下熱資源利用虎頭蛇尾。中央政府應當下決心,建設中國的地熱資源集團,全面規劃中國的地熱資源,並且在技術開發和應用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有條件地區盡快形成產業化。

  中國已經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利用地熱資源建設發電廠。現在看來,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建設發電廠,固然有利於解決當地居民和企業的生產生活需要,但是,經濟效益十分有限。如果能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區開採地熱資源,並且就地轉化為電力和熱水資源,那麼,可以確保中國的城市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地熱資源開發方面,希望中央政府下決心,成立專門的機構,在消化吸收國際先進經驗基礎之上,盡快形成中國特色的地熱資源發展模式。

  另一方面,中國在水力發電、光伏發電、核電站建設基礎之上,應當面向大海,尋找新的能源。

  中國在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勘探開採領域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中國科學家已經在中國南海地區發現大量天燃氣水合物礦藏。如果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盡快實現工業化開採,並且產業化利用,那麼,中國能源問題將會徹底解決。

  天然氣水合物早在1810年就已經被發現,1934年蘇聯在天然氣管道中發現了天然氣水合物。上個世紀60年代,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開採天然氣水合物,但是,由於石油價格相對較低,天然氣油田不斷地發現,因此,西方國家並沒有投入巨額資金,從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採工作。中國能源結構完全不同。中國缺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如果中國在天然氣水合物開採利用方面缺乏前瞻性,沒有大規模開採天然氣水合物,那麼,中國在未來能源革命中有可能會被甩在後邊。中國應當抓住有利時機,開採天然氣水合物,彌補中國在石油天然氣方面的不足。

  總而言之,中國必須充分意識到,無論是投資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還是從中東地區購買石油天然氣,都面臨極大的政治風險。一旦地緣政治關係發生變化,西方國家有可能會切斷或者阻斷中國的能源通道,中國的現代化有可能會被迫中斷。

  從現在開始,中國就必須調整自己的能源結構,集中所有的科技力量,集體攻關,解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

  中國的光伏發電設備出口世界第一,可是,中國光伏發電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中國在風力發電方面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可是,中國在風力發電方面缺乏規模效益,如果不能大力發展海上風力發電技術,那麼,中國在風力發電領域很可能會落後於其他國家。中國應當揚長避短,在地熱資源、天然氣水合物開採領域走到世界的前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如果跟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後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最終很可能會處處受制於人。

  中國能源產業發展已經形成了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中國在能源產業發展領域出現了嚴重的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如果不能登高望遠,制定新的能源發展戰略,那麼,中國在能源發展領域有可能會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危機。中國積極利用自己的煤炭資源,爭取實現能源轉化。不過現在看來,將煤炭資源轉化為其他能源需要大量的成本,中國這樣做的唯一目的是,解決中國石油天然氣不足的問題。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能調整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結構,減少對石油天然氣的依賴呢?

  總而言之,中國必須從戰略的高度重視中國能源結構調整問題。如果只是實現石油天然氣進口的多元化,或者試圖在中國建立能源期貨市場,掌握能源的定價權,那麼,中國在未來的發展中有可能會處處受制於人。

  最好的策略是,另辟蹊徑,利用地熱資源解決我國城市供暖問題,開發地熱資源,建設新的發電系統。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我國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和水力發電設施建設的步伐,大幅度降低發電成本。與此同時,開發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能源結構和能源發展體系。如果中國徹底擺脫對石油天然氣的依賴,那麼,國際石油天然氣價格波動不會給中國造成嚴重影響。如果中國按照國際石油期貨價格與俄羅斯簽訂合同,那麼,即使石油價格降低到每桶25美元,中國也未必能從中占到便宜。

  中國在石油天然氣能源方面已經付出了太多的代價。如果仍然依靠修建石油運輸管道和天然氣運輸管道確保中國的能源供應,那麼,中國有可能會逐漸地成為能源殖民地。中國絕對不能在能源問題上出現戰略性決策錯誤。當務之急是要盡快改造中國的能源管理機構,在更高的層次上,加快中國能源頂層設計,大力發展中國的地熱資源、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和天然氣水合物發電技術。如果條件成熟,中國可以利用月球上的資源,建設中國獨立的能源產業體系。中國能源產業不能邯鄲學步,而應該走自己的路。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