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雜誌社社長、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紀欣 |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電(記者 林艷)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新黨主席鬱慕明率領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訪問大陸,中共中央領導將會見該團,這是台灣統派團體首次聯合組團到大陸參訪。《觀察》雜誌社社長、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紀欣作為隨團成員昨天下午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分享了她從事促統工作幾十年來的難忘心路,並對此行的意義做出了解讀。
紀欣出生於台灣,在美國留學期間,曾以愛國留學生的身份回到大陸,登上了天安門、長城,去到上海和福建。那是她第一次到大陸,1979年4月。她記得,當年大陸正好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同時中美建交。也就是在那一年,她立志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兩件事情,第一是看到國家富強,第二是看到國家統一。
紀欣說,“對於第一點,因為我不是讀科研的,所以沒有辦法對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但是在第二點上,我一定要使上勁。”1987年台灣解嚴以後,她回到了台灣,最終走上了推動和平統一的道路。2009年,身為統一聯盟主席的她獲邀作為極少數台灣代表之一,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看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的閱兵,這是台灣同胞第一次受邀到天安門城樓上觀看。她感到非常的驕傲,但也對“國家還沒有完全統一”感到抱歉。
“這次我很激動。”紀欣說,此次會見因為標榜了“台灣統派”而顯得非常有意義。參訪團名叫“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中共中央領導人用這樣的名稱、這樣的高規格來接待在台灣島內推動、支持、促進和平統一的團體,有劃時代的意義。她說,雖然“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一中框架”非常重要,是兩岸關係之錨和政治基礎。但這次會見標榜的和平統一,又更加超越了。要知道“九二共識”涉及“一中各表”,“反對台獨”也可能“偏安台灣”,但是“和平統一”不打折扣,表示國家長期以來一向的目標都非常堅定,就是“和平統一”。雖然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任務,比如有時需要經濟建設,有時需要堅決“反對“台獨”。
她說,其實從2008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到現在,兩岸關係已經相當穩定。如果台灣人民沒有受到和平紅利,兩岸關係不可能是這樣,因為經濟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但今年卻發生了“3•18學運”。我曾經說“黎明前總是最黑暗的”,現在我已經六十多歲了,不知道有生之年還能否看到和平統一。但我總相信毛主席說過的一句話,“光明在前”,這給我很大的鼓勵。我們只能盡力,能做多少做多少。
(後方支援記者:黃博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