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劉廼強:香港問題背後是思想之爭
http://www.CRNTT.com   2015-06-01 00:10:11


 
  奇怪的是,自斯諾登暴露美國菱鏡計劃以來,我們都知道老美無時無刻無差別地監視著整個互聯網。這些不願使用微信的港人,對臉書、Whatspp等卻全無防備之心。可能他們從沒有想過要罵美國政府,所以也不擔心被美國監視。

  認為限制就是不好,沒有限制就是好,這也是庸俗自由主義的濫觴。而這種庸俗自由主義之所以成為今天的顯學,也不過因為它和消費主義式的資本主義契合度高,沒有其他原因。香港被西方“民間機構”認證為享有高度“新聞自由”,但香港媒體的素質,大家有目共睹。即使在流行文化方面,很多年輕人也跟我說,他們從小看香港無線電視台長大,甚至有些不是廣東人的也學會了一口正宗港式粵語,但今天他們已經不願意再看無線電視台了,因為“太爛了”。

  今天看似遙遠的人文主義思想,事實上提倡節制。這種觀念,我們中國人從來都知道,即使受到西方思想影響多年,節制在今天也仍然是我們的主流價值之一。隨著全球環境危機、能源危機、貧富分化的社會危機等併發,西方知識份子也越來越多人願意回到人文主義中尋找理論資源。

  香港政府從來避談思想和政治,公義觀的闡釋權自然落在反對派手上。香港當前面對的政制改革問題,背後的思想之爭也有類似的脈絡。香港反對派聲稱特首提名必須沒有篩選,提倡使用“公民提名”,讓每個市民都有“平等”機會提名特首候選人。另一方面,《基本法》在選舉問題上,原則從來是“均衡參與”,即透過間接選舉的機制讓社會不同界別都必然獲得一定比例的聲音,以兼顧社會各行業各階層利益。簡單化的“一人一票”,和“均衡參與”,那一個才是真正“平等”或“公平”,答案視乎一個人對公義的觀念。自我封閉,自以為是的港人,自然難與中央達成共識;但客觀而言,也難說均衡參與不民主,不公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