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關係又一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29 16:33:27  


 
  金融霸權是美國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美國霸權的基礎。所以,世只金融危機實際上使美國的霸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動搖,而且危機延續時間越長,對美國的衝擊就越嚴重。儘快走出危機,是奧巴馬政府首要的戰略目標,奧巴馬執政以來的全部作為都圍繞這一目標展開。美國不可能僅依靠自身力量擺脫金融危機,這不僅是危機的嚴重性決定的,更是危機的全球性決定的。而且,危機的全球性還使所有西方發達國家同時都深陷困境,有的甚至比美國還困難。顯然,深陷於世只金融危機困境的美國,又一次面臨必須尋求合作者,以幫助走出危機的迫切需要;而且迫切程度和對美國的重要程度,明顯超過“9·11”事件後,而與越南戰爭及蘇攻美守局面時相近。

  在世只金融危機中,無論中國幫助美國走出危機的能力,還是推動中國強化與美國合作的意願和利益,都不僅與上一世紀六七十年代時比較有極大增強,而且就是與本世紀初比較,也有明顯的增強。雖然中國一直是世只第一人口大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在上一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綜合國力確實並不強大,中國對美國的重要性在於,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以改變美蘇戰略態勢。到本世紀初,雖然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大為增強,但更重要的是中國國際地位和作用的增強,已經達到在國際事務中舉足輕重的程度,而受到“9·11”事件嚴重衝擊的美國正是主要從這一方面需要並重視中國的支持,以及與中國的合作。經過30年持續、較快發展,當世只金融危機襲來時,中國的綜合國力,尤其是經濟實力,已經達到令世只震撼的水準。到2008年底,中國已成為世只第三大經濟體,而且與排名第二的日本的差距已縮小到不久即可能超過的程度。雖然中國的經濟實力與美國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但中國不僅已擁有世只第一位的外匯儲備,同時也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所以,中國的經濟實力當然是深陷金融危機的美國高度重視、非常需要的。奧巴馬執政以來,這種重視和需要已表露無遺。同時,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特別是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世只金融危機更加突出了中國的這種地位和作用。這必然促使急於走出危機的美國,更加重視和需要中國的支持與合作。當前,世只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面臨嚴重困難,與世只各國,首先與世只第一經濟大國美國合作,共克時艱,走出危機,促進中國經濟穩定、較快發展,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戰略目標。此外,在過去30年中,中美之間已經形成了不可分離的相互經濟需求,中美不僅互為最重要的經貿夥伴之一,而且中國是美國最大債權國,美國則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這些都決定了,面對世只金融危機,中國必然高度重視鞏固和發展中美合作。所以,在世只金融危機中,爭取實現中美關係的新發展,是中美共同的戰略需要,符合中美共同的戰略利益。

  雖然具體影響的性質和內涵不同,但在深層次上,三次重大危機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卻是相同的,即危機顯示並強化了中美的共同利益、創造並鞏固了中美關係的戰略基礎。如前所述,世只金融危機充分顯示並且有力地強化了,在過去30年中已經達到龐大規模和非常緊密程度的中美經濟關係,做為中美之間新的最重要共同利益的地位。而共同維護這一共同利益,則成為中美關係戰略基礎新的最重要部分。未來的事態發展將表明,世只金融危機對於中美關係的這些影響,將再次導致中美關係新的重大轉折,而進入又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中美關係又一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

  4月1日胡錦濤主席與奧巴馬總統第一次會晤,雙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這是中美關係又一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的標誌。“9·11”事件後,共同反對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維護世只和地區的穩定,成為冷戰後中美關係新的戰略基礎,從而基本實現了新形勢下的中美關係相對穩定與日益廣泛的合作。

  但同時,在美國一直存在著對所謂的“中國的挑戰”和“中國威脅”的明顯猜忌和疑慮,尤其在國會和軍方人士中表現突出。這種情緒對美國的對華政策,產生了不可忽視的牽制作用。在美國存在對中國的猜忌、疑慮不足為怪,但這種情緒對美國的對華政策產生牽制則表明,僅以合作反恐和保持世只及地區穩定的安全合作,做為中美關係的戰略基礎,還不足以促使美國政府在重視保持中美關係穩定的同時,把促進中美合作置於首要地位。正是世只金融危機,不僅促使美國政府將維護和發展中美經濟關係置於了首要地位,而且促使中美經濟合作成為中美共同利益的最重要內涵。因此,繼續存在的中美安全合作與受到高度重視的中美經濟合作,共同構成了中美關係新的戰略基礎,而且經濟合作佔首要地位。可以認為,經過冷戰結束以來近20年的發展變化,至今才真正形成了中美關係鞏固的新戰略基礎。這一基礎的形成,正是共同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的新的歷史起點。

  中美關係新的戰略基礎,能否長久、鞏固地存在,值得認真關注。這將取決於經濟合作能否長久做為中美關係的戰略基礎的首要部分,以及所謂的中美“結構性矛盾”是否會成為中美關係主導方面。雖然在世只金融危機中,經濟合作成為了中美關係戰略基礎的最重要部分,但實際上經濟合作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性,30年來一直在持續增加。到金融危機爆發前,經濟合作已經成為中美關係十分重要的部分。但金融危機的爆發,特別是美國深陷危機之中,立即突出了經濟合作在中美關係中的戰略地位,並且因此而成為中美關係戰略基礎的最重要部分。顯然,經濟合作成為中美關係的戰略基礎是必然之勢,而金融危機和奧巴馬政府的政策則大為加速和強化了這一趨勢。而且,在合作克服危機的過程中,中美經濟合作必將更加強化。儘管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美之間會一再出現經濟摩擦,如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問題等,但不會對經濟合作的大局造成重大損害。還可以預料,在金融危機結束和美國擺脫困境後,雖然美國受到的壓力減少,但在克服危機中突出的中美經濟合作的重要性不會下降,將繼續是中美關係戰略基礎最重要的部分,因為中美經濟合作將成為美國經濟恢復與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而且,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持續增長,中美經濟合作的重要性還將繼續上升。

  中國和美國都有不少人強調中美之間所謂的“結構性矛盾”,並且特別強調這一矛盾必然引發中美之間的衝突和對抗。近年來對中美“結構性矛盾”的強調,已經不再是強調傳統的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的矛盾,而是強調中國做為“新興大國”與美國做為“現存霸權國家”的矛盾。中國和美國是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經濟發達程度、歷史文化傳統都很不相同的大國,必然存在大量矛盾,這是正常的。但是,中國堅定地堅持和平發展,從根本上決定了,中美關係不是,也不可能是所謂的“新興大國”與“現存霸權國家”爭奪、對抗的關係,而是正在形成中的新型大國關係。同時,儘管美國存在突出“中國挑戰”、“中國威脅”的強大思潮,但美國決策者基本上都能清醒認識、把握美國真正的國家利益,不由這種思潮決定政策。所以,所謂的“結構性矛盾”不會,也不可能成為中美關係的主導方面。由上述兩方面可以預料,在共同應對世只金融危機中形成的,中美關係新的戰略基礎將是鞏固的、可以長久保持的,中美關係將在這一基礎上進入一個歷史新階段。

  在新的戰略基礎上,未來的中美關係將表現出重要的新特點。這些特點的形成和表現,是中美關係進入歷史新階段的基本內涵。

  第一,中美關係將不再出現冷戰結束以來,每位美國總統的每屆任期中,都會發生至少一次中美之間嚴重衝突的局面。儘管仍然有很多矛盾、衝突發生,但中美關係將在長時期中保持明顯的相對穩定,中美之間傳統的敏感熱點問題對中美關係的重大衝擊將明顯減少。

  第二,雖然中美之間繼續存在大量矛盾並時有衝突發生,但合作將明顯成為中美關係的主導方面,中美合作將全面化、機制化,而且具體領域合作與戰略層次合作將相互促進。

  第三,美國對華政策的雙重性將有較明顯調整,對中國的疑慮和防範沒有,也不可能放棄;但發展和強化與中國的全面合作,明顯成為美對華政策的基本方面,而且將長久保持,不僅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如此,在後奧巴馬政府時期將仍然如此。

  這些特點是本世紀以來,實際也是冷戰結束以來,中美關係發展變化的結果和表現,是這一時期世只大勢發展變化、中美兩國各自發展變化,特別是中國持續、較快發展的直接結果。這些因素及它們的影響都將長期存在,所以中美關係的新特點必將長期存在。這表明,中美關係不僅進入了歷史新階段,而且這一新階段將是鞏固的,並成為中美關係發展變化進程中,具有重大意義和積極影響的一個重要階段。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9年6月號,總第138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