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章念馳:對和平發展勿抱膚淺認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4 00:53:07  


 
  突然來到的兩岸機遇期中會有的不適應

  也許這種轉折發生得太猛,也許需要改善的兩岸關係內容太多,也許釋放的善意太集中,也許兩岸互動節奏太快,進入“和平發展期”的兩岸關係確實令人眼花繚亂,如一個餓漢一下子吃得過飽,反食不知味了。新時期有許多新的不適應,新的矛盾永遠會不斷產生。

  馬英九執政的第一年,他雖然不能讓台灣“馬上好起來”,但他兌現了對選民的承諾——讓深受重傷的兩岸關係——馬上好起來了,也消除了兩岸戰爭的陰影。大陸則給予了豐厚的回報——出台了一百多項惠台政策,並派出了一批批採購團赴台。大陸同胞樂見兩岸關係的好轉,在“八八水災”後,給予了台灣從來沒有過的慷慨援助,真正體現了“血濃於水”。但是,人們意外發現,兩岸關係迅速改善,並沒有馬上改變台灣民眾的認同,贊成“台獨”的比例不降反升,在大陸民眾熱情救災的同時,馬英九竟允許達賴訪台,向大陸傷痛上撒鹽……,這一切讓人發生了迷茫,有些人開始表現不耐,有些人則懷疑“和平發展期”是不是一廂情願的奇妙幻想。

  迅速改變的兩岸關係雖然是歷史的必然,但它似乎來得太快,昨日“台獨”的濁浪還掀起驚濤駭浪,今天卻已風和日麗,這讓向往“台獨”的人感到絕望,讓要求維持現狀的民眾感到慌張,形勢發展顯然對“和平統一”大大有利,台灣正逐步地緩慢地走向“一國兩制”,這讓“台獨”的支持者和“台獨”的同情者,得了嚴重的焦慮症,不得不公開強烈表明自己的立場。他們在很多方面還沒有準備好,他們還很不適應沒有對抗的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期”後的兩岸民眾幾乎都有這種錯愕和不適應。兩岸從長期以來的“危機管理”變成了“機遇管理”,讓很多人很不適應。 

  “和平發展期”是“和平統一期”前的一個必須經歷的歷史階段,而且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它將兩岸從不往來不瞭解不適應不認同,引導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創雙贏建造共同家園,培植起命運共同體的關係,享受到一個中國前提下的尊嚴與榮譽,逐步建立當一個中國人的榮耀,認同一個中國的光榮。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撫平歷史的傷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建立新的相互認同也不是立即可以奏效的,我們不可有急功好利思想,不可簡單化和急躁化,做了幾天善事就要回報,那就是對“和平發展”的膚淺認識。

  兩岸關係即使進入“和平發展期”,它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基本特徵依然沒有改變,兩岸關係依然將在曲折與反復中前進。但是,即使有反復有曲折,兩岸關係是不會反復到陳水扁時代,兩岸關係也不會折回李登輝時代。因為兩岸在廣泛接觸中,在相互交往中,在密切的經貿聯絡中,在文化交融中,已經是誰也離不開誰,誰都需要誰了。最近台灣報刊也報道了兩岸新型關係的三個例子:即廣東東莞出資出力與台灣當局合力協助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已出現越來越這樣的“唇齒相依”關係;從福建省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與台灣“共同規劃、共同投資、共同管理、共同建設、共同受惠”,這樣共同開發模式也會越來越普及;從大陸中石化最近將在澳大利亞獲得的一塊油氣田開發權轉讓40%給台灣,開創兩岸攜手探油產油的緊密戰略資源合作例子,更體現兩岸正朝著“利害相共”方向發展,這些事例已越來越多呈現。兩岸在諸多領域將越來越具相互依存的公約數。最近台灣舉行的“聽奧運動會”,祖國大陸不僅參加了比賽,還參加了閉幕式,台灣學生也手舉五星紅旗為大陸選手加油,這證明兩岸關係不是過去的“有你沒我”模式了。試想,若長此以往,“台獨”挑釁與“去中國化”冒險,會得到台灣民眾支持嗎?

  民進黨在台灣遭受百年未遇大災面前,還請達賴來為台灣“祈福”,陷國民黨於不義,矛頭直指熱心救災的祖國大陸,用心險惡,甚為得意,這是典型的“台獨”與“藏獨”的合流,前不久民進黨又擬邀“疆獨”熱比婭到訪台灣,讓好不容易改善的兩岸關係面臨新的危機,好多大陸網民把允許達賴來訪的馬英九罵翻了。這樣的危機今後也還會有,但他們不可能靠這些手段強大起來,也不可能靠這些手段得到人民的信任,台灣同胞不是“呆胞”,他們分得清誰真正愛台灣,誰是台灣人民的希望。民進黨這樣做只能離取得人民信任而重登執政的時間越來越遙遠。任何欲讓兩岸關係倒退的企圖,終究要失敗的。兩岸關係必然會在曲折中前進,不能再因為一時受阻而自責自虐甚至自殘,“和平發展”光明的大門打開後,是誰也休想把它關閉,誰也休想開這樣的歷史倒車。

  兩岸關係進入了一個歷史新時期,是兩岸民眾重建信任與合作的歷史機遇,但也帶來了許多不適應,也還存在許多挑戰,因此正確認識歷史的變化,瞭解新時代的特點與任務,轉變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是當前兩岸關係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