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李家泉:讀張亞中文章有感 不畏浮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0 00:13:26  


李家泉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電(評論員 李家泉)張亞中先生(以下簡稱張先生),在今年《中國評論》六月號發表了一篇題為《多元視野下的兩岸關係》。總的說,這篇文章寫得很好,材料豐富,根據扎實,說理充分,甚是贊佩。因文章較長,涉及面寬,我這裡只想就張先生涉及到的,關於兩岸關係向深層發展的主要障礙問題,發表一點個人感想。

  兩岸關係向深層發展的主要障礙,一是島內因素,主要是國民黨和民進黨;二是外國因素,主要是美國和日本,為表述方便,以下分別就國民黨、民進黨、美國和日本三個方面來談。

   一、國民黨的自身阻力

  張先生談到,國民黨在蔣經國去世後,李登輝接班。李在接班後,本以“台灣主體性”作為意識形態的指導思想,但在權力鞏固後,卻“決心要將國民黨在治權上‘分治’立場轉向主權上‘分離’的方向”。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馬英九當權,其在兩岸關係的物質性交流上“采行了開放的措施”,而在兩岸認同與定位上,卻執行了一個“沒有李登輝的李登輝路線”。馬英九執政五年來,兩岸關係在經貿方面確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迄今已簽訂了包括“大三通”,《兩岸經濟合作框架》(ECFA),以及最近簽署的“服務貿易協定”等,共19項協議。這些都是六十多年來的大突破,從而開創了兩岸關係的歷史性新篇章,這是應該充分肯定的。

  然而,正像張先生所說,由於馬在政治上執行了“沒有李登輝的李登輝路線”,因而兩岸關係基本上仍一直停留在“淺水區”,不敢涉及“深水區”。張先生並列舉了三個事實:一是將“九二共識”窄化為等同於“一中各表”,而不提“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與“謀求國家統一”兩個共識。二是將“謀求國家統一”的內涵異化為“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三是將“‘一個中國’異化為‘一個中華民族’”。這些批評,比較準確,也入木三分,一針見血。張先生的態度也是誠懇的。

  張先生文章還指出,馬“在認同的表述方式上,已愈來愈向民進黨靠攏”,他已幾乎不再提“我是中國人”,且在國民黨內,“‘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認同者也在快速減少”;張先生懷疑馬是在走“獨台”路線,而“獨台”與“台獨”,“只是國家名稱‘帽子’的不同,而在分離的定義上是沒有差別的”。我有同感。果如是,這與馬英九先生一再說的“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是完全衝突的。馬英九先生  
豈其然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