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張亞中:“罷韓案”的迷與惡
http://www.CRNTT.com   2020-06-07 00:13:25


張亞中
  中評社台北6月7日電(作者 張亞中)“罷韓案”落幕了,韓國瑜告別高雄。不可諱言的,這次的罷免案,一開始就是一場以“以民主之名行鬥爭之實”的政治鬥爭。罷免的結果,不是善良民主的價值展現,更不是高雄人的勝利;它呈現的是仇恨的勝利、對立的繼續。

  這場戲,沒有贏家,全是輸家,高雄市民不會因為罷韓結束後而不分裂,台灣的民主走上鬥爭歧途,一個良善社會所需要的基本人性、公義全沒了,兩岸關係必然更差。
 
  “罷韓”表面上的兩個主要訴求,一是韓國瑜對高雄市民的“背信落跑”,一是認為韓市府團隊施政不佳。另一個深層的理由,就是對韓國瑜在高雄市長選舉時表現出的“親中”立場不滿。
 
  國民黨的“迷”在於沒有主動替韓“背信落跑”的政治責任解套。國民黨中央應該向高雄市民表示,錯不在韓,而是在國民黨。韓參選“總統”,既符合“憲法”,也是依國民黨規定、經國民黨提名。國民黨必須事後承認此一決定完全錯誤,因此不止要向黨員道歉,更要向高雄市民道歉,並應承諾要立刻修改黨規,亡羊補牢,避免此事再發生。國民黨若可藉此“罷韓案”化危機為改革的契機,不僅可為韓國瑜解套,亦可重拾人民對國民黨的信任,這對於年輕選民尤為重要。
 
  當政治責任由黨中央來承擔後,韓市長也應順勢為其“錯不在法,而在於情”而向高雄市民誠摯道歉。韓市長基於戰術考量,可以要求支持者不要投票,但是韓市長與國民黨應積極宣揚在高雄的施政成果、勇於揭發“罷韓案”的惡質鬥爭本質,爭取認同的民眾,以降低游離高雄市民的投票意願。
 
  國民黨的另一個“迷”在於,一直不敢公開捍衛其原本的兩岸關係立場,坐使韓國瑜被挨打,這也使得罷韓者對韓的兩岸政治立場不滿及疑慮,更有其所謂的“正當性”。整個過程中,國民黨不敢戰,也不知如何戰,這是國民黨的“迷”,其結果就是把手綁起來讓對手砍。
 
  2018年輸掉高雄是民進黨的奇恥大辱,韓國瑜剛一當選市長,罷韓的情緒已起,理由是對韓所謂“親中”政治立場的不滿。當韓要決定選“總統”時,罷韓團體終於可以“背信落跑”為理由,民進黨也樂於有馬前卒為其前鋒。國民黨曾經天真的認為,只要“冷處理”,不要激怒民進黨,民進黨就可能會袖手旁觀。
 
  國民黨的“迷”在於還沒有完全認識到,民進黨對權力貪婪是沒有底線的“惡”。民進黨對待國民黨的態度不是競爭,而是要趕盡殺絕。這麼多年了,還沒有體悟到嗎?為了過往二十年民進黨執政的貪腐黑歷史不被挖出,為了在高雄永續執政,為了報2018年選舉奇恥大辱的一箭之仇,為了打擊國民黨的所謂“親中”形象,民進黨怎麼可能會手軟?
 
  罷免案初始,民進黨擺出一付尊重公民團體的樣子,但其實在過程中無所不在,甫重任黨主席的蔡英文最終還是浮出水面,號令全黨罷韓。這場以捍衛高雄民主之名的罷免案,正如同其口號,是一場以“革命”、“光復”為號召的鬥爭。從搖旗吶喊的打手用字遣詞可知,他們沒有對對手的基本尊重,而是對對方人格與能力的嘲諷羞辱,以及對“親中”立場的恨意及敗選的復仇,根本與“民主”八桿子無關。
 
  “罷韓案”反映出台灣目前民主制度的病態,兩個主要政黨的特質以及兩岸關係的可能走向。民主走到這一步,讓人唏噓與嘆息!
 
  (作者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