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和合是一條應走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8-02-12 00:15:50


 
  四、“離”與“融”的拉扯,“拖”與“壓”的較勁,“唯心”與“唯物”的對決

  兩岸關係當然不會只是停滯在民間的互動。十九大後的北京,或許無法強迫民進黨更改其兩岸關係的根本立場,也無法在台灣內部影響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政治文化做法,但是會從外交軍事上採行“壓”的做法,在外交上拔除台北的邦交國,在軍事上強化軍事威嚇,以遏制民進黨政府“離”的進展。另外一個做法,就是採取以民間為主的“融”的策略。

  在十八大報告中,北京還期盼兩岸能夠簽署和平協議,追求兩岸的“和”,但是如今面對一個以分離主義掛帥的民進黨政府,以及另一個執著於“一中各表”的國民黨中央,十九大後北京的對台政策已經放棄簽署和平協議或追求兩岸政治上“和”的主張,而是採取以“融”為主的戰略,也就是以大陸市場為基礎,吸納更多台灣青年、企業進入大陸,為他們“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這是一條以社會經濟為主,也是大陸能夠主導的策略。北京早期對台工作一句口號,“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如今北京“融”的策略顯示,已不再寄望於當局,而是直接面對、融入台灣人民。

  “融”的政策的背景在於,經過馬英九執政八年後,中共體認到,把台灣內部作為兩岸交流的主戰場,例如赴台觀光客、向台灣採購商品等交流方式,效果不如預期,還出現利益被少數人把持的現象,所以要將交流主戰場,從台灣轉移到中國大陸。“融”的政策也反映了習近平與中共對本身環境與吸引力的自信,認為愈多台灣民眾進到中國大陸社會中,兩岸心理的距離就會愈近,可以有效地改變台灣青年“天然獨”的傾向。

  民進黨政府自然也會在外交軍事上採取一些作為來抵擋北京的“壓”,但由於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很難在政策上抵制北京擁有主動權的“融”的政策。然而民進黨政府會盡力凸顯“融”對台灣主體性的傷害,伺機製造台灣內部分歧,而強化敵視大陸的正當性。民進黨有些人甚而希望,想去大陸的人最好都能夠去,以讓認同大陸者在台灣逐漸減少,這對於民進黨而言,反而不是件壞事。另外,也有人認為,台灣青年去大陸只是為了商業機會及利益,大陸給他們再多的方便、優惠,甚而是國民待遇,也不會影響到他們根深柢固的台灣認同。

  北京與民進黨的立場都非常清晰。從“本體論”來看,兩個黨自我的定位、未來的方向,都是南轅北轍。一個要統一,一個要獨立;一個堅持“一個中國”,一個主張“一邊一國”;一個要從弘揚中華文化以促進心靈契合,一個要去中國化拉開兩岸心靈認同。國民黨的“本體論”則是模糊不清,面對台灣人民,“不統、不獨”都是選項;面對大陸,“各表”是立場;面對民族文化,不敢大聲說出“我是中國人”,但又要批評民進黨的去中國化政策。

  兩岸的另一個不同在於“方法論”。北京十九大前後的策略,不管是十九大以前以“入島、入心”,以台灣為主戰場的“交流”策略;或十九大以後,以大陸為主戰場的“融”(或“吸”)策略,都是一種“唯物論”的思考,認為經濟利益可以改變政治認同,當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市場經濟產生依賴時,其政治立場與認同也會發生改變。北京認為,隨著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地緣相近的台灣,對於大陸的依賴必然愈深,因此認為,時間最終是站在大陸這一邊。

  民進黨的方法論則屬於“唯心論”的思考。民進黨會認為,台灣目前這麼多“天然獨”都是透過政治歷史文化教育所達成,只要再一、二十年的時間,當台灣四、五十歲以下的人都是經過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成長,再經歷台灣的民主選舉,台灣人民在心理的認同上與大陸將會存在著結構上的距離。因而,民進黨的方法論就是一個“拖”字,他們認為時間拖得愈久,愈有利於台獨的成功。

  國民黨的方法論,也是一個“拖”字。以兩岸制度不同,不接受“一國兩制”作為其“拖”的理由,但是卻沒有告訴人民拖的目標為何?以前國民黨還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為目標,現在卻只剩下“維持現狀”了。

  五、立場目標清楚,但“方法論”則不足

  兩岸一直存在這個問題,即兩岸到底是一個甚麼樣的關係?北京的立場是,兩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又堅決主張“一國兩制”。如果按照目前“一國兩制”在港澳運作的情形,北京是中央,台北將是地方,或許可以享受的待遇更高過於港澳,但是位階方面仍是中央與非中央的不平等關係。這使得台北,特別是國民黨執政期間,對於是否要與北京進行對話,以確定兩岸的政治關係,裹足不前。兩岸政治關係定位沒有確定以前,兩岸仍處於敵對狀態,也就是1949年迄今的兩岸敵對狀態將無法結束。

  民進黨的基本思考是分離主義,目標是“一邊一國”,這使得兩岸和平協議更沒有簽署的可能。更何況,民進黨希望兩岸的敵對狀態一直存在,如此可以將大陸塑造成為打壓台灣的“他者”,這對於爭取台獨是有利的。

  北京仍舊信仰馬列主義,習近平在此次十九大報告中,談了9次馬克思主義,5次馬克思列寧主義,即使也談了62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是仍強調其內涵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也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這樣的政治意識形態,對於長期接受反馬克思主義的台灣民眾而言,將對兩岸制度的融合充滿戒心。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主張以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來推動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但是如果兩岸一直處於敵對狀態,雙方的政府對於兩岸的政治定位關係一直不去討論,彼此的認同又受政治因素影響,難以相向而行。再則,兩岸的政治制度仍有差異,台灣傾向於走西方民主制度,但是大陸則堅持走以馬克思思想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政治敵意”與“制度不同”的兩個結構力量下,僅靠“弘揚中華文化”,是很難發揮效果的,特別是台灣目前正在積極地推動“文化台獨”,以中華文化為基礎的“心靈契合”似乎又變得更難了。

  大陸的另一個促使“心靈契合”的方法,就是希望透過對台灣民眾的開放,“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但是這種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策略,是否確實可以改變到大陸學習、工作、生活者的政治認同,是值得討論的。這些台灣民眾在大陸得到的是生活上的便利,但是當兩岸敵對狀況不解決,即使他們對大陸的政治認同提高,甚而取得身分,但是在台灣的處境就會有壓力,甚而會失去原有的身分。就政治學的理論來說,經濟利益或許有助於少數人增加政治認同,但也有人會更強化原有的政治認同。經濟利益的獲取與政治認同的增加,兩者間並不必然有正相關的關係。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兩岸紅、藍、綠三股力量已經缺少了交集。紅與綠間不僅完全看不出有相向而行的可能,所採行的政策做法更是背道而馳。藍的力量目前在台灣處於絕對的弱勢,原本仰賴的“一中各表”已不再容於北京,在民間互動上,國共論壇能夠發揮的影響力也愈來愈微。目前主導兩岸關係互動的,完全是中共,而其方法又是直接跨過政府或藍綠兩黨,直接面向台灣民眾。主戰場又在大陸而非台灣。

  “獨”與“統”都只是目標,但是如何“反獨”或“促統”的“方法論”,才是一個需要去深思的問題。北京在“反獨”的方法上用得較多,例如畫下“一個中國原則”的底線,並將在外交軍事上用“壓”,以遏制蔡英文的“離”,也願意給台灣同胞“類國民待遇”,以促使台灣民眾“反獨”。但是,僅靠這樣的方法就一定可以“反獨”嗎?或者說,僅靠給台灣經濟利益,包括給“類國民待遇”,就一定可以“促統”嗎?

  兩岸目前是“敵”與“分”的狀態,是否可以直接透過政治外交的壓力,經濟的利益,就直接邁向“統一”?我個人認為不容易,如果要硬來,也不是不可以達到,那方法就只剩下“武力”或其它“強制性的力量”了。因此,要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助於和平統一,最需要的是一個合情合理的“方法論”。

  六、不要放棄“和合”作為兩岸發展的路徑

  “台獨”不可能得到大陸的認同與民心的支持,我們應放棄這個選項。“統一”是一個未來的選擇,而我們目前應該思考的是,用甚麼樣的方法、路徑,才能讓兩岸在相互尊重、共榮共利的情形下,為“快樂的統一”創造條件。

  兩岸統一,不應該是誰吃掉誰,而是“共同締造”未來的統一。共同締造的過程中,不應該有委曲,而是相互的尊重與包容。經濟交流固然很重要,但是兩岸心靈的契合卻是更重要。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當然是需要,但是兩岸如何創造一個和平的政治環境,建立一個兩岸制度可以並存的共同體,更是必要。

  我與孫文學校的朋友們一直認為,第一步,兩岸應該努力結束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讓兩岸可以在和平的框架中發展,這就是“和”。第二步,兩岸應在相關議題上建立共同體,從“分治”走向“共治”,這就是“合”。“和合”是兩岸從“敵對分治”走向“統一”的最好路徑。缺少這個過程,台灣就會有政治人物利用這個“敵對分治”,強化“敵對”的做法來促使兩岸走向“主權分離”。有了這個“和合”過程,“台獨”就沒有任何滋長的空間,“統一”才有可能是和平的,是共同締造的。

  過去國民黨八年執政主張“各表”、“維持現狀”,沒有為創造“和合”作出努力;目前民進黨執政堅持不接受九二共識,並走“文化台獨”路線,兩岸沒有“和合”的條件;北京十九大報告中,也絕口不提“和合”,而只有絕不允許“六個任何”分離與“融”的宣示,但是這並不表示“和合”不重要。

  作為兩岸的一分子,為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與福祉,孫文學校將不會放棄對“和合”的堅持與推動兩岸“和合”的努力,因此,孫文學校決定用參選2018及2020年國民黨初選的方式來弘揚理念,並爭取贏得選舉,讓兩岸“和合”的主張能夠成為中國國民黨的主流論述及台灣的主要觀點。

  這一條路並不容易,但是“和合”是值得去努力的。希望海內外關心兩岸前途的朋友,多多支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8年1月號,總第241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