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亞中:馬英九應勇擔兩岸和平責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8 00:48:31  


  
  在北京的心目中,或許還認為甫當政的國民黨是有和平協商與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意願的。2008年底胡錦濤先生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的講話中認為“兩岸可以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並再次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框架。

  2009年4月22日,馬英九在“總統府”通過視訊連線,與美國智囊機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 ,有關台灣關係法研討會的紀念活動中呼籲美國政府繼續履行台灣關係法。他還說,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目前為時還早,台灣希望與中國大陸優先處理經濟議題。馬英九並表示,美國繼續承諾對台軍售,對美台關係非常重要。

  2009年5月9日馬英九在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專訪時再明確對軍事互信機制表態,“這個議題太敏感,涉及台灣與美國關係,我們主要的軍備是來自於美國,因此我們非常謹慎”。馬英九連續的一番話,讓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討論暫時胎死腹中。很明顯地,從馬英九的表態可以看出,目前美國還沒有為和平協定與軍事互信機制開綠燈。

  2009年5月9日馬英九在接受新加坡媒體專訪指出,若能在2012連任,不排除觸及兩岸政治議題的協商。但是馬英九在5月11日接受中視專訪時旋即又表示,“不排除並非一定要做”。至於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一事,馬英九也修正了他原本的立場。7月初在訪問巴拿馬時說“應該做,但時機還沒到”。10月5日“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再稱,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條件還沒有成熟。

  台北方面,透過此次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與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合辦“馬(英九)歐(巴馬)執政下的台美中三邊關係研討會”的機會,再一次明確地宣示了馬英九方面的立場,只是這一次又明確地多了兩個前提:一是“國內達成共識”,其中包括“甚至不排除啟動公民投票”,二是“國際社會接受”,擺明了沒有美國的同意,兩岸的政治性協商不會開啟。

  在馬英九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前一天,釋放此一訊息,清楚地再告訴北京,有關和平協商已經不是國民黨可以說了算,需要全民與美國的共識。做為北京期待的中國國民黨,很明確地向北京與美國表態,和平協商的喊話可以暫時休矣!

  以上是就事論事的分析,不過做為一個關心兩岸和平發展的一份子,還是要忍不住問一下馬英九的團隊,這樣的態度正確嗎?追求兩岸和平發展是全民的期盼,只有經貿交流而沒有和平協定,不可能化解兩岸的核心癥結,也不可能為帶來真正的和平。做為“國家”領導人,應該把問題丟給人民以公投尋求共識,還是引導人民往正確的道路前進?做為執政黨的主席,在如此重大問題上沒有黨的路線與立場嗎?台北自己沒有能力,也沒有主體性去處理兩岸和平協定,而一定需要美國的同意與介入嗎?做為“國家”與執政黨的領導人,在馬英九重新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這一天,可以想一想他為兩岸和平是否應該勇於承擔一些甚麼樣的責任,做出甚麼樣的貢獻。
(作者 張亞中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