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和平相處”才是兩岸關係的主旋律
http://www.CRNTT.com   2020-12-13 00:10:50


  中評社╱題:“和平相處”才是兩岸關係的主旋律 作者:王崑義(台灣),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在兩岸敵意升高的情況下,台灣主戰的意見會偏高才對,但是調查結果卻有高達9成的民眾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可見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這是不變的事實,也是兩岸能從1980年代以後一直和平相處的主因。

  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11月10日在立法院受訪時說出:“面對中國加速促統,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衹有人民與政府大家團結在一起,才能有效防止,而有些人執迷不悟與中國唱和,想要漸統,這會被主流民意唾棄。”蘇貞昌所說的“主流民意”到底是什麼?是客觀的事實,還是他主觀的意志,實踐恐怕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一、什麼才是台灣的主流民意?

  先來看台灣的“主流民意”是什麼?依照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2020年10月24日所公佈的民意調查可知,認為兩岸應該“和平相處”者高達90.4%,而選擇繼續跟中國大陸“對抗衝撞”者,衹有2.6%,這個高達9成願意與大陸和平相處者,難道不是“主流民意”,怎麼會是民進黨選擇“對抗衝撞”者才是“主流民意”呢?

  如果蘇貞昌還不相信這麼高的主和者是“主流民意”,那麼就再來看“是否贊成兩岸人民多交流往來”者,讚成者也高達81.4%,不贊成者衹有13.2%。兩個相關的題目問台灣人民所得到的答案,主和者都超過8成,怎麼“與中國唱和”,就會被“主流民意”所唾棄呢?蘇貞昌的說法真的經得起檢驗嗎?

  當然是經不起檢驗,這也是蘇貞昌為何在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中,會是台灣人民最討厭的政治人物,而這項民調的發佈就在10月27日,也就是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所公佈的民調之後的第3天。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解釋說,蘇貞昌為何會是現今最被討厭的政治人物,原因在於“樹大招風”現象,也是“高溫廚房”現象。簡言之,蔡英文專注國防、外交、兩岸事務,大量減少涉入內政事務,避免捲入內政漩渦,而蘇貞昌自然成為眾矢之的。

  游盈隆還說,從防疫大小事到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從經緯萬端的紓困政策到流感疫苗的分配,從兩岸軍事危機到媒體換照爭議,蘇貞昌幾乎無所不在,當然就出現“槍打出頭鳥”的結果。

  這個解釋不能完全說是蘇貞昌被人民討厭的最大因素,因為即使他事必躬親,衹是性格使然,人民不必然不喜歡一個願意做事的閣揆。蘇貞昌讓人民討厭的主因,恐怕還是出在嘴巴,不管是對還是錯,蘇貞昌永遠不會錯,一個死不認錯的閣揆,才是人民不喜歡他的原因。

  就以他說的“主流民意”來說,才剛公佈不久的民調,明明有9成以上的人民主和,他卻誣指主和的人會被“主流民意”唾棄,這種信口開河的閣揆,雖然做事有他的幹勁,但卻無法取信於民,要不是蔡英文非要他出來扮“黑臉”,讓他來選,恐怕一輩子也選不上總統。

  所以政治人物的誠信很重要,一個沒有誠信的政治人物就是政客,政客不要說人民討厭,恐怕官場也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但不幸的是,蔡英文就是要他擔任閣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底層的官僚雖然“官不聊生”,但是又何奈?

  二、民調怎麼形成?

  不談蘇貞昌了,就來談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所做的“台海安全”這項民調吧!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被定性為比較偏藍的團體,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是完全“台派”的組織,之所以會用“台派”,主要是他們的成員中有些人不必然支持台獨,也不見得支持民進黨的政策,所以雖然成員都是綠營人士,但是獨與非獨的屬性還是有差別。

  大陸也許可以把所有的綠營人士都認定為“獨派”,但在台灣做研究,還是要有所區分,才不會混淆視聽。就以資深媒體人,也是前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的彭文正來說,他自從被民進黨從民視趕出來之後,自己在youtube上面搞一個“政經關不了”的政論節目,從開播至今,他幾乎衹有一個主題,也就是不斷地追究蔡英文“假博士論文”的議題,節目中他也不太去觸及到台獨的議題。那麼彭文正雖綠,但他到底是深綠、淺綠,台獨或非獨呢?沒人搞得清,衹能說他對蔡英文的怨氣太深,非要追殺到天涯海角不可。

  回過頭來,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又怎麼和“台派”的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合辦民調呢?沒有為什麼?不管藍綠,衹要有交情,在台灣大家還是可以合作舉辦一些有意義的事。例如,兩個學會就經常舉辦學術研討會,這樣的研討會才能把藍綠學者拉到一塊做學術討論,否則長久以來,藍營的學會跨不過綠,綠營的學會也跨不過藍,學術無法跨越藍綠就缺乏思想的對撞,就缺乏激盪,也沒有衝擊,所謂“學術研討會”,就會變成死水一潭。

  所以,兩個不同色彩的學會一起辦民調,本位主義比較少,客觀的成分也就比較高。當然民調絕對無法完全客觀,但是衹要相互主觀,所形成的結果也會比較客觀一些。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台灣民意基金會,他們幾乎每個月都做民調,但是由於民調發佈會時,所邀請參與解說的學者幾乎清一色的偏綠,所以他們所發佈的民調,媒體在報導時都會加上一句“親綠的民調”。既然是“親綠的民調”,這份民調的取向與定性就有“機構效應”,也就是本位主義存在。其結果變成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這就失去了參考的意義。

  相對的,一直接受他們委託做民調的民間機構“山水民意研發公司”,也被染成綠色,一般藍營的機構並不會委託山水公司作民調,就是擔心“機構效應”會對民調產生影響。

  所以國際戰略學會與國際研究學會決定合作舉辦民調之時,曾經找了兩家民調公司作比較,最後是因為山水公司報價最快,也最積極,在限定的一週內可以完成民調,最後才決定委託山水公司承接民調案子。

  當然,決定由山水公司承辦民調之時,也還是擔心會有機構效應,所以我們曾經要求在訪問民眾時,不要秀出公司名稱,也不要把委託的學會名稱告訴受訪者,讓受訪者單純地在“真空中”受訪,以避免機構效應對受訪民眾產生影響。

  在所有的要求山水公司都能配合下,還有一個更顯得有些不合理的要求,也就是在民意調查做完之後的第三天,也就是中間衹有一天的時間讓山水公司進行分析,以及製作圖表,就是為了不想讓民調拖太久發佈,導致有其他因素干擾,例如兩岸突然發生重大事件等,這樣更能顯現民調的可觀性。

  三、外在衝擊不影響人民主觀意願

  事實上,兩個學會的這份民調發表之後,也確實讓各方感到驚訝。因為從2020年8月份開始,由於蔡英文政府大打外交戰,不僅把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邀請來台訪問,也把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奇拉到台灣訪問,9月中還找來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到訪,讓兩岸關係立刻升高到緊張狀態。

  大陸更是從8月份開始接連在黃海、東海、台海、南海舉行軍事演習,大陸的戰機也不時跨越台海中線,甚至天天到台灣的西南海域“打卡”。在這種敵意升高之下,台灣主戰的意見會偏高才對,但是調查結果卻有高達9成的民眾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可見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這是不變的事實,也是兩岸能從1980年代以後一直和平相處的主因。

  所以“和平”才是主流民意,也是兩岸關係的主旋律,絕非民進黨內部分主戰派所說的主和會被“主流民意”所唾棄,那是睜眼說瞎話,而且是為了個人的權力,硬是要選擇跟大陸蠻幹的“非主流民意”。

  當然,如果要談戰爭,兩個學會的民調中,也問到相關的題目。其中認為台海發生衝突,相信美國會協防台灣的衹有55.1%,代表還有近半數的民眾不相信美國會在台海衝突中協防台灣。所以民進黨極度親美的政策,在兩岸充滿硝煙味時,民眾還是不相信美國會幫台灣打仗。

  反之,如果民進黨因為台獨而引發兩岸衝突時,雖然也有高達66%的民眾願意為台灣而戰,但是滿意民進黨兩岸政策者,卻衹有48.7%,跟願意為台獨而戰的66%有所差距。

  可以說,兩個學會所做的這份民調,最可貴的還是願意兩岸和平相處者有高達90.4%的比率,所以和平才是兩岸最高的價值,“與中共唱和”者,絕非是違背台灣的主流民意。

  尤其應該認清的是,蘇貞昌所指稱的“與中共唱和”者,大概就是指馬英九基金會才剛在11月初舉辦完“馬習會5週年研討會”一事。馬英九主張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本來就是國民黨的政策,這種主和的聲音,也一直存在國民黨內,所以把國民黨主張“九二共識”者,說成是“與中共唱和”,這也並非事實。

  既然蘇貞昌所有的說法都非事實,卻想以一句“被主流民意唾棄”打死一竿子人,這種無法被檢驗的說辭,就像蘇貞昌曾經說過的“就剩一支掃把也要拚到底”一樣,既不真實,也不搞笑,難怪他會變成全台灣最被討厭的政治人物。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12月號,總第276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