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岸協商只要碰到政治議題,大家能閃就快閃,但是自從馬英九提出想在任內進行“馬習會”以後,不只大陸涉台學界努力跨出政治的藩籬,大陸官方的國台辦,也不把討論政治議題當成是不可碰觸的禁區,這是兩岸交往最有意義的事。
同樣的,在台灣研究兩岸關係的學界,也都是以政治為主,過去為了避免觸及到政治的禁區,大家的言論還是偏向保守,但是這一次“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由於都是政治議題,所以不僅發言踴躍,許多參與者想說話,還搶不到麥克風,這是參與者最大的遺憾之處。
事實上,一次成功的論壇,不在於參與者說多少話,而是能夠跨出過去的窠臼,讓討論的議題能夠引發參與者的興趣,參與者有興趣討論,就能夠創造許多新思維,有了新思維,自然能夠在兩岸議題,找出一些跟以往不同的新的研究旨趣,這樣兩岸議題就不會在兩岸交流中被邊緣化。
就以大陸的涉台研究中可以看出,這幾年大陸涉台研究,不僅把所提升為院,而且過去對涉台研究除了少數南京大學設有台灣研究所之外,比較有規模的廈門大學,也已經把台灣研究所提升為院級。
另外,過去總認為廈門接近台灣,所以由廈門大學開設台灣研究所,應該是理所當然,但是這幾年北京方面,除了北京聯合大學設有台灣研究院之外,北京清華大學也設立台灣研究所,而且這一兩年,連大陸最高學府北京大學,也設立了台灣研究院,讓大陸的台灣研究變成全大陸高等教育的顯學,不再讓念外交的學生瞧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