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在“火大遊行”中獲利了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1 00:21:23  


 
  如果再以周邊國家來說,從2012到2013年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南韓都已經轉換新人接任最高領導人,反倒是民進黨的天王們不願意交出權力,還藉著舊權威在那裡發威,這是否對民進黨未來的發展有利,可想而知。

  最讓人擔心的是,在民進黨“發火”之後,民進黨所訴求的內政改革議題,是否會變成藍綠新一波的意識形態鬥爭,如果是藍綠意識形態之爭捲土重來,那麼將成為新一波內鬥的開始,這只會讓台灣經濟繼續吊點滴。

  其實,改革本來就像是一場革命,有時甚至比革命還難,因為有許多既得利益者不願意讓利,所以改革與反改革的鬥爭,只會變成另一場台灣內耗的開始,相信許多跟著民進黨走上街頭的民眾,也不願意見到台灣藍綠繼續內耗,這種內耗所付出的社會成本,將使已經奄奄一息的台灣經濟,更難以承受之重。

  馬英九的意識心理背景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舉辦一場成功的群眾運動,時間、議題的訴求,都是相當重要的因素。但是還有一項可能是大家沒有注意到的,那就是對馬英九個人的意識心理背景的了解。

  在民進黨遊行的當天,馬英九跑到大溪頭寮的蔣經國凌寢謁靈,這除了是國民黨向來的儀式性作法之外,馬英九過去就自稱是“蔣經國的學徒”,所以在他的心理上,就一直期望以蔣經國為師,能把台灣治理得跟蔣經國時代的經濟大起飛一樣。

  所以,從這裡不免讓我們想到,馬英九從政的意識心理背景的形成,必然跟蔣經國有關,這裡就可以思考馬英九政治上的意識心理背景到底是什麼。如果沒錯,馬英九從政的意識心理背景,至少應該有兩項,一項是挽回台灣過去的榮光;第二項是新保守主義。

  就第一項來分析,馬英九從政的起點,就是從擔任蔣經國的秘書開始,在1970年代兩次的石油危機中,蔣經國剛好擔任行政院長,他在台灣資金並不充裕的情況下,全力大搞經濟建設,在當年被稱為“10大建設”的基礎建設中,為台灣的經濟起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蔣經國的心裡必然跟鄧小平一樣,全力強調“發展是硬道理”的發展哲學。

  所以蔣經國雖然是管理情治單位出身,但他在台灣的政治地位還是讓許多老一輩的台灣人民所推崇。

  馬英九既然是蔣經國的學徒,他的心裡必然期望把台灣帶像蔣經國時代的光榮,所以,如何找回台灣過去的榮光,顯然是馬英九念茲在茲的情事。

  只是,所不同的是,台灣在1970年代還有一些有邦交的富朋友,就像沙烏地阿拉伯一樣,可以長期的貸款給台灣搞建設;但馬英九在2008年第一任剛上台時,卻不幸的碰上全球金融海嘯,而且這次的金融海嘯卻是從美國開始,緊接著是歐債危機不斷的發生,讓台灣這個以出口導向的經濟體難以承受,所以政府發放“消費券”,補助民間企業聘用待業人員等,變成是馬政府可以治標的政策。

  但這兩項作法所造成的問題是,台灣的政府債台高築,引發各項福利事業可能瀕臨破產的境地。而且補助民間企業聘用待業人員,變成一項歸例,那就是民間企業認為過去2,2000元台幣,就可以聘用一個大學畢業生,許多不賺錢的企業寧願以低薪資聘用年輕人,也不願意再以高薪聘用資深人員。所以民間企業就出現普遍裁員的現象。

  這個結果是民間企業缺乏發展的潛力,而且台灣的薪資普遍倒回到14年前的水平。這就讓馬英九想把台灣找回蔣經國時代的榮光,卻完全落空,甚至讓整個台灣社會的氛圍變成民怨的高漲。人民對未來抱持沒有希望的感覺,這是馬英九治理台灣最大的問題,也是民進黨這次可以借用“火大”的想法搞群眾運動的根源。

  再就第二項新保守主義的想法來分析。在蔣經國時代台灣畢竟還是處於威權體制之下,所以蔣經國大量啟用技術官僚,他們可以放手去搞經濟建設,但馬英九的時代,台灣已經完全民主化。民主化最大的問題是技術官僚無法應付錯綜複雜的政治關係,特別是反對黨的強力制衡之下,技術官僚只能綁手綁腳,無法再把“發展是硬道理”的想法,作為施政的重心。

  同樣的,馬英九在第一任期時,他只能跟大陸不斷的簽署貿易協定,但是要跨越跟大陸談判政治議題時,就無法邁開步伐。所以,他在連任以後,以為前一任已經跟大陸做好了經貿交流,可以在內政問題大力改革,以致於他連任以後油價、電價的高漲,還有過去20年來政府碰都不敢碰的證所稅,全部一起搞定,結果台灣的百物飛漲,但就是薪水不漲。

  這也就是“新保守主義”所帶來的治理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想要富人多繳稅,但由於有許多逃稅的漏洞,政府的各項措施還是只能抽到平民的稅收。另外,馬英九期待大陸不斷的對台讓利,卻又不敢跟大陸談判政治議題,讓政經不平衡的兩岸關係,更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這也是以經濟官僚出身的現任閣揆陳冲難以放手施政的主因。

  以上馬英九的治理問題,民進黨應該是很清楚的,但是政治人物多希望以最普通的語言讓民眾了解馬英九的無能,所以一般都簡化了,但過於簡化的說詞,反而造成民眾不相信民進黨上台,一定會把台灣治理得比馬英九好。這也是在不景氣的年代,人民反而期待兩岸能夠維持和平,就已經相當滿足了,還奢求其他嗎?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呢

  民進黨雖然以“火大”來消費馬英九的治理問題,但是一般大眾還是最關心民進黨能提出什麼樣的兩岸政策,可以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

  在這一方面,民進黨顯然還是鷹派的聲音比較大。例如,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以“海研中心”主任的身份來台參加“台北會談”研討會,會後他在台灣周遊兩個禮拜,這期間他到處參訪與拜會,難免會說明一些中共18大以後的對台政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