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英文失敗的根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2 16:16:55  


 
  畢竟,台灣民主化的過程,就是一項“激進民主”推動的過程,公共領域從來就很少有共通的語言,所以台灣的社會性至今還是充滿民粹主義的論調,除非贏得政權的蔡英文能夠彎下腰來,傾聽在野黨的訴求,但以她的意志,最後恐怕還是會像陳水扁時代,擔心執政權被在野黨“整碗捧去”,那麼“大聯合政府”、“協商民主”必然成為空想主義。

  第二是,如何進行“協商民主”的問題。這就牽涉到兩岸關係的層面,蔡英文如果真的願意與在野黨進行“協商民主”,想必在野的泛藍陣營還是會跟中國大陸一樣提出“九二共識”的議題,蔡英文雖然曾經說過“一中各表”可以納入“台灣共識”中討論,但她可從來沒有說過“九二共識”也可以納入“台灣共識”中討論。蔡英文之所以不敢提“九二共識”,就像選後民進黨前台南縣長蘇煥智所說的:“民進黨如果接受九二共識,必定會分裂”。

  既然民進黨無法接受九二共識,那麼執政黨和在野黨就無法在公眾與制度之間進行互動,最後“台灣共識”還是會變成蔡英文的“台灣共識”,大陸和泛藍還是會聯合在他們的“九二共識”的堅持裡,那麼蔡英文又將如何開啟多途徑的公共協商,沒有泛藍與大陸參與的公共協商,蔡英文最後所提出的“協商民主”恐怕也只有失敗一途。

  而如果藍紅綠之間缺乏政治基礎的公共協商,依照大陸選前不斷放話的情形,兩岸關係勢必倒退,蔡英文想從“全世界走向中國”的夢想,恐怕也只是南柯一夢罷了。中國大陸怎麼可能讓蔡英文走進去呢?

  第三是,牽涉到台灣全球戰略的問題。從李登輝時代開始,台灣就在“雁行戰略”下規劃出“南向政策”,希望以日本為雁首,台灣可以作為仲介向東協發展。可惜1997年所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把台灣的“南向政策”徹底瓦解。

  陳水扁時期又提出“全球運籌”戰略,希望台灣的產業可以從東西南北全面性的發展,所以即使當時大陸對陳水扁採取“聽其言、觀其行”的政策,但陳水扁仍然打開“小三通”,做出“澳門模式”,這些小小的成就,就讓這次選舉中讓蔡英文大誇為自己的功勞。

  但是陳水扁時期,並沒有發生像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也沒有像近兩年來歐債頻頻發生。就以捷克而言,他們雖然沒有被列為歐債問題的國家,但全國的公務員都減薪27%,其他發生債務問題的國家那就更慘了。

  同樣的,美國的債務高漲,除了寄望中國大陸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之外,連美軍的預算也都大砍了四千多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蔡英文又想從那個“世界”去替台灣找錢,難道要從非洲、拉丁美洲或大洋洲找出路嗎?

  所以,選舉時候可以把選舉話語說得好聽,但現代的執政者可不如老子那個時代可以說:“治大國如烹小鮮”,現在到處“小鮮”都沒有了,又如何治大國呢?即使蔡英文的家富可敵國,也不可能全部拿出來平衡台灣的貧富差距,何況台灣還有許多公共建設要做,蔡英文到時恐怕只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總歸以上三個問題,台灣人民必然會質疑蔡英文的執政能力問題,但是這確實是執政者如果贏得政權所必須思考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只能告訴我們,陳水扁時代推行的“全球運籌”就是缺乏大陸這一板塊,如今馬英九執政4年已經把這個板塊鋪陳好,蔡英文只要把“九二共識”納入“台灣共識”中進行公共協商,也許她就可以踏著馬英九鋪陳好的橋走過去。

  但是台灣人民還是擔心蔡英文不願走馬英九的路,過馬英九造好的橋,那麼兩岸關係要一切重來。問題是全世界已經沒有蔡英文可走的路,那麼蔡英文又將帶領台灣人民往何處去呢?這就沒有人知道了!這個結果當然也是蔡英文最後必然會落選的主因,所以沒有瞭解自己的缺點,無法掌握人民的想像,雖然選舉時蔡英文的氣勢打得很高,但終究只是虛幻一場。

  一個人的戰爭?

  蔡英文另一個不太讓人民信任的事,就像馬英九在2011年12月30日的電視政見發表會中所說的,他一直質疑蔡英文所用的競選成員,都是陳水扁時期的高官,擔心蔡英文若一旦當選,陳水扁就回來了。

  其實,從大選開始,蔡英文陣營可以說就是“蔡英文一個人的戰爭”,她很少讓陳水扁時代的官僚插手管事,即使四大天王,也很少看到他們出現在蔡英文造勢的場子上,所以這場蔡英文一個人的戰爭,能夠把民調的差距拉到那麼小,也算是蔡英文很有本事。

  問題來了,假如蔡英文真的當選,她可不能靠一個人治國,她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勉為其難的再用陳水扁時代的舊官僚;另一種則是從學界去找新人來擔任政務官。

  如果是第一種,那就坐實了馬英九在選舉時期的質疑,也是小英執政以後難以承受之重。如果是第二種,目前學界跟民進黨友好,又有高知名度者,似乎少之又少,所以蔡英文能選擇的也很有限。

  如果兩種都很難選擇,蔡英文可能又要回到民進黨派系分贓,這可能比前兩種的情況更糟。所以蔡英文打一個人的戰爭,看似她的本事大,但當“總統”可不是一個人可以完全治國,除非是一個集權國家,但是一個集權國家,也要有很多官僚來眾星拱月,才有辦法把國家治理好。

  所以蔡英文不斷強調台灣將會是“女人當家”,但“女人當家”在台灣還沒有經驗,她若當選真的能讓台灣走出一條和諧之路嗎?

  “台灣共識”如何求得共識?

  蔡英文提出“台灣共識”之後,曾經說願意將把“一中各表”納入“台灣共識”中討論。而且除了提到“一中各表”可納入討論之外,最後連“終極統一”也可以納入討論。

  蔡英文這種“切香腸式”的說法,實在讓人對“台灣共識”越來越模糊,既然“一中各表”、“終極統一”都可以納入“台灣共識”中討論,那麼“九二共識”是否也可以納入討論呢?當然不可能。

  其實,從蔡英文接任民進黨主席以來,他幾乎跟阿扁做了完全的切割,唯一沒有切割的就是“九二共識”。從阿扁提出“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到從辜振甫說沒有“九二共識”,說到蘇起自己承認是他自創的名詞,這些話不僅李登輝接受,蔡英文也全盤接受。

  而過去蔡英文說沒有的“一中各表”,現在可以納入“台灣共識”中討論,代表蔡英文已經接受有“一中各表”這個名詞。而過去民進黨極力標籤化馬英九是“終極統一”論者,現在也被蔡英文認為可以納入“台灣共識”中討論,顯然蔡英文已經不排斥“終極統一”這個論點了。

  既然“一中各表”、“終極統一”論都可以納入“台灣共識”中討論,那麼國、共兩黨所堅持的“九二共識”民進黨又為何排斥到底呢?“九二共識”的內涵,不就是民進黨所說的“終極統一”嗎?是出賣“台灣主權”的模式嗎?既然如此,民進黨何不乾脆就“九二共識”進行討論就好了,又何必提出新的名詞,讓大家頭痛呢?

  試想,在民進黨舉辦“總統”初選以前,大家似乎在做創造名詞比賽,例如,呂秀蓮的“九六共識”,謝長廷的“重疊共識”,蘇貞昌的“台灣共識”,那麼多的共識,顯見民進黨內部都無法取得共識,又何況跟國、共兩黨能取得共識呢?

  所以,“九二共識”原本是簡單的是非題,結果被民進黨搞成政治的選擇題,當然讓蔡英文想接受也難。既然不能接受九二共識,蔡英文要拿甚麼讓台灣人民放心,而願意把選票投給她,這當然也是她敗選的主要原因之一。

  只是敗選以後的蔡英文,她立即宣佈辭去民進黨主席的職務,未來民進黨將何去何從,且讓我們下回分解吧。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2月號,總第170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